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东锦龟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2.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龟类耳部的结构和功能 | 第11-12页 |
·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及其诊断 | 第12-14页 |
·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 第14-15页 |
3.龟鳖类临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概况 | 第15-17页 |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龟鳖疾病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温和气单胞菌引起龟鳖疾病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摩尔摩根氏菌引起龟鳖疾病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4.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东锦龟耳部感染性疾病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19-35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24页 |
2.结果 | 第24-33页 |
·病原分离结果 | 第24-25页 |
·人工感染结果 | 第25-29页 |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第29-32页 |
·CPP120505 的 16S rDNA 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2-33页 |
3.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东锦龟耳部感染性疾病(疑似)病菌的药敏试验 | 第35-40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材料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2.结果 | 第35-38页 |
3.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 第40-44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病料来源 | 第40-41页 |
·诊断 | 第41页 |
·治疗 | 第41-42页 |
2.结果 | 第42-43页 |
3.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课题资助情况 | 第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