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昼夜不对称增温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第11-12页 |
·全球变暖对不同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2页 |
·本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4-15页 |
·地理概况 | 第14页 |
·气候特征 | 第14页 |
·土壤状况 | 第14页 |
·植被状况 | 第14-15页 |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实验设计 | 第15-16页 |
·本底调查 | 第16页 |
·土壤呼吸 | 第16-17页 |
·生态系统气体交换 | 第17页 |
·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 | 第17页 |
·物种生物量及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ANPP) | 第17页 |
·生态系统水分循环 | 第17-18页 |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 第18页 |
·统计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白天和夜间增温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水平碳循环的特异性影响 | 第20-30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27页 |
·非生物和生物因子 | 第21-24页 |
·生态系统碳循环对白天和夜间增温的响应 | 第24-26页 |
·非生物和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白天和夜间增温对土壤温湿度的特异性影响 | 第27页 |
·白天和夜间增温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异性影响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对白天和夜间增温的响应 | 第30-36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结果 | 第31-34页 |
·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对白天和夜间增温的响应 | 第31-32页 |
·非生物和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影响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水分利用效率对白天和夜间增温的响应 | 第36-44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41页 |
·生态系统和植物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 第37-38页 |
·植物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 第38-39页 |
·非生物和生物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主要结论 | 第44-45页 |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