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殡葬观的墓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阐述 | 第11-12页 |
| ·墓园 | 第11页 |
| ·陵园 | 第11页 |
| ·公墓 | 第11页 |
| ·纪念性公园 | 第11页 |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5-17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 2 中国传统殡葬观念解读 | 第17-32页 |
| ·传统殡葬观念的涵义 | 第17页 |
| ·传统殡葬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19页 |
| ·传统殡葬观念的形成 | 第17页 |
| ·传统殡葬观念的发展 | 第17-19页 |
| ·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中国传统的哲学生死观对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 | 第19-21页 |
| ·风水理论对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 | 第21页 |
| ·中国传统墓葬制度及形式 | 第21-24页 |
| ·传统墓葬制度 | 第21-23页 |
| ·传统墓葬形式 | 第23-24页 |
| ·传统殡葬观对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 | 第24-31页 |
| ·风水理论的影响 | 第24-29页 |
| ·入土为安思想的影响 | 第29页 |
| ·忠孝思想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灵魂不灭思想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基于传统殡葬观的墓园景观规划 | 第32-43页 |
| ·墓园整体规划 | 第32-36页 |
| ·墓园的基本几何形态 | 第32-33页 |
| ·墓园选址的依据 | 第33-36页 |
| ·墓园分区规划 | 第36-42页 |
| ·传统殡葬观下的古代墓园分区规划 | 第36-37页 |
| ·传统殡葬观下的现代墓园分区规划 | 第37-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传统殡葬观在墓园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方法和内容 | 第43-67页 |
| ·传统殡葬观在墓园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方法 | 第43-46页 |
| ·视觉语言的抽象方法 | 第43-44页 |
| ·认知经验的隐喻方法 | 第44-45页 |
| ·象征内涵的有机表达 | 第45-46页 |
| ·传统殡葬观在墓园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内容 | 第46-64页 |
| ·传统殡葬观在墓园景观中的符号表达 | 第46-50页 |
| ·墓园景观空间的设计表达 | 第50-56页 |
| ·墓园情感表达内容 | 第56-58页 |
| ·基于传统殡葬观的墓园景观组成要素的塑造 | 第58-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5 实践案例——宿州龙泉人文纪念园 | 第67-81页 |
| ·项目背景 | 第67-68页 |
| ·基地概况 | 第67-68页 |
| ·文脉及风水分析 | 第68页 |
| ·规划理念与原则 | 第68-70页 |
| ·规划理念 | 第68-69页 |
| ·规划原则 | 第69-70页 |
| ·传统殡葬观念下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设计 | 第70-73页 |
| ·整体布局设计 | 第70-71页 |
| ·分区规划设计 | 第71-73页 |
| ·传统殡葬观念下的景观特色设计 | 第73-80页 |
| ·入口空间序列的营造 | 第73-74页 |
|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 第74-78页 |
| ·植物景观设计 | 第78页 |
| ·道路交通组织 | 第78-79页 |
| ·建筑小品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