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 1 前言 | 第13-22页 |
|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3-15页 |
|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 第13-14页 |
| ·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 | 第14页 |
| ·污水灌溉 | 第14页 |
| ·污泥施肥 | 第14页 |
| ·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 | 第14-15页 |
|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 | 第15页 |
| ·我国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 第15-16页 |
| ·重金属的危害 | 第16-17页 |
| ·镉的危害 | 第17页 |
| ·铅的危害 | 第17页 |
| ·砷的危害 | 第17页 |
| ·珠三角地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动态 | 第18-21页 |
| ·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19页 |
| ·土壤Eh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20页 |
| ·金属元素 | 第20-21页 |
| ·土壤CEC | 第21页 |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 第21-22页 |
| ·施用改良剂 | 第21-22页 |
| ·调节土壤Eh | 第22页 |
| ·客土和换土法 | 第22页 |
| 2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6-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方法 | 第26-29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28页 |
| ·栽培管理 | 第28页 |
| ·样品采集、处理及保存 | 第28-29页 |
| ·样品测定 | 第29-31页 |
| ·土壤样品 | 第29-30页 |
| ·蔬菜样品中重金属总量提取及测定方法 | 第30页 |
| ·水稻样品中重金属总量提取及测定方法 | 第30页 |
| ·土壤重金属形态测定 | 第30-31页 |
| ·器材与试剂 | 第31-33页 |
| ·供试试剂 | 第31-32页 |
| ·实验用主要仪器 | 第32页 |
| ·仪器工作参数 | 第32-33页 |
| ·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 ·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 | 第34页 |
|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5-59页 |
| ·实验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全量的变化 | 第35-38页 |
| ·植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 | 第38-39页 |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Pb各赋存形态含量的变化 | 第39-43页 |
| ·种植过程中Pb各赋存形态含量的变化 | 第39-42页 |
| ·Pb各赋存形态在上下层土壤中的分布差异 | 第42-43页 |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Cd各赋存形态含量的变化 | 第43-47页 |
| ·种植过程中Cd各赋存形态含量的变化 | 第43-45页 |
| ·Cd各赋存形态在上下层土壤中的分布差异 | 第45-47页 |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As各赋存形态含量的变化 | 第47-51页 |
| ·种植过程中As各赋存形态含量的变化 | 第47-50页 |
| ·As各赋存形态在上下层土壤中的分布差异 | 第50-51页 |
|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土壤重金属各赋存形态间的相互关系 | 第53-57页 |
| ·0-20cm土层土壤重金属各赋存形态间的相互关系 | 第53-55页 |
| ·20-40cm土层层土壤重金属各赋存形态间的相互关系 | 第55-57页 |
| ·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因子 | 第57-59页 |
| ·土壤pH、有机质含量 | 第57-59页 |
| ·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因子 | 第59页 |
| 5 讨论 | 第59-64页 |
| ·土壤重金属的活性形态特征 | 第59-60页 |
| ·不同重金属对植物的生物有效性 | 第60页 |
| ·菜稻菜轮作下不同重金属的生物累积效应 | 第60-61页 |
| ·种植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变化 | 第61页 |
| ·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分布和转化 | 第61-63页 |
| ·Pb赋存形态的分布和转化 | 第61-62页 |
| ·Cd赋存形态的分布和转化 | 第62-63页 |
| ·As赋存形态的分布和转化 | 第63页 |
| ·菜稻菜轮作模式污染风险评估 | 第63页 |
| ·菜稻菜轮作模式污染风险评估 | 第63-64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建议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