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研究--兼谈与中国文化之关联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朝鲜朝军谈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分类 | 第16-21页 |
| ·军谈小说的创作背景 | 第16-18页 |
| ·军谈小说的分类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 第21-31页 |
| ·历史军谈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 第21-27页 |
| ·爱国将领形象 | 第21-24页 |
| ·贤明君主形象 | 第24-25页 |
| ·奸臣佞子形象 | 第25-26页 |
| ·民间英雄形象 | 第26-27页 |
| ·历史军谈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第27-31页 |
| ·贞节烈女形象 | 第28-29页 |
| ·巾帼英雄形象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的思想内容 | 第31-36页 |
| ·歌颂和赞美忠义之士 | 第31-33页 |
| ·歌颂忠臣贤相 | 第31-32页 |
| ·赞美平民爱国英雄 | 第32-33页 |
| ·揭露和批判统治阶层 | 第33-36页 |
| ·揭露统治者昏庸无能 | 第33-35页 |
| ·批判佞臣贼子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的艺术特点 | 第36-43页 |
| ·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 | 第36-38页 |
| ·作品人物和历史人物的虚实相渗 | 第36-37页 |
| ·作品情节和历史事实的虚实相渗 | 第37-38页 |
| ·点线结合的结构特点 | 第38-40页 |
| ·以人物为点的结构特点 | 第38-40页 |
| ·以时间为线的结构特点 | 第40页 |
| ·把控全局的战略战术描写 | 第40-43页 |
| 第六章 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 第43-48页 |
| ·中国思想文化观念在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中的体现 | 第43-45页 |
| ·儒家思想在历史军谈小说中的体现 | 第43-44页 |
| ·道教思想在历史军谈小说中的体现 | 第44-45页 |
| ·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对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的影响 | 第45-48页 |
| ·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对人物刻画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