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细菌的氮源同化 | 第10页 |
·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途径 | 第10页 |
·谷氨酸脱氢酶途径 | 第10页 |
·GlnR 介导的氮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肠杆菌中的氮代谢调控 | 第11页 |
·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氮代谢调控 | 第11-12页 |
·GlnR 与细菌其它代谢途径的交叉调控 | 第12-14页 |
·GlnR 对细菌抗生素合成的影响 | 第12-13页 |
·GlnR 与细菌磷酸代谢途径的交叉调控 | 第13页 |
·GlnR 在细菌毒性发挥中的作用 | 第13页 |
·GlnR 与其它代谢途径的联系 | 第13-14页 |
·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微生物中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论文课题来源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菌株鉴定及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7-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7-20页 |
·全文所用到的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17-19页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19页 |
·实验仪器、工具酶及试剂 | 第19页 |
·溶液 | 第19-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细菌的培养 | 第20页 |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20-21页 |
·16Ss rDNA 的 PCR 扩增 | 第21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21页 |
·PCR 产物片段克隆 | 第21页 |
·连接产物热击转化 E.coli Mach 1-T1 感受态细胞 | 第21-22页 |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22页 |
·16Ss rDNA 的测序 | 第22页 |
·glnRA 操纵子的克隆 | 第22-23页 |
·glnRA 操纵子同源克隆简并引物的设计 | 第22-23页 |
·glnRA 操纵子特异引物的设计 | 第23页 |
·glnR 和 gadR 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23-25页 |
·特异引物的设计 | 第24页 |
·glnR 与 gadR 基因的克隆 | 第24页 |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流程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基因组 DNA 的检测 | 第25-26页 |
·16Ss rDNA 序列的分析 | 第26-27页 |
·glnRA 操纵子部分序列的克隆 | 第27-28页 |
·glnRA 操纵子完整序列的克隆 | 第28-29页 |
·glnR 和 gadR 基因的克隆 | 第29页 |
·glnR 和 gadR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29-30页 |
·GlnR 和 GadR 的结构预测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GlnR 介导的氮代谢调控 | 第32-49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32页 |
·实验仪器、工具酶及试剂 | 第32页 |
·细菌单杂交实验培养基 | 第32-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34-35页 |
·质粒 DNA 的分布双酶切 | 第35页 |
·细菌单杂交实验 | 第35-37页 |
·细菌单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流程 | 第35-36页 |
·细菌单杂交报告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qRT-PCR 实验 | 第37-39页 |
·细菌总 RNA 的提取 | 第37-38页 |
·qRT-PCR 特异引物设计 | 第38页 |
·培养基的设计 | 第38页 |
·细菌总 RNA 中 DNA 污染检测 | 第38页 |
·RT-PCR | 第38-39页 |
·qRT-PCR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诱饵载体 pB1H1:GlnR 的构建 | 第39-40页 |
·报告载体的构建 | 第40-42页 |
·启动子自激活验证 | 第42-43页 |
·GlnR 与靶基因启动子的相互作用 | 第43-45页 |
·细菌总 RNA 的提取 | 第45-46页 |
·细菌总 RNA 中 DNA 污染检测 | 第46-47页 |
·cDNA 检测 | 第47页 |
·GlnR 调控基因的转录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GlnR 与γ-氨基丁酸产量相关性的研究 | 第49-64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49页 |
·实验仪器、工具酶及试剂 | 第49页 |
·溶液及培养基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GABA 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9页 |
·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谷氨酸脱羧酶酶活的测定 | 第50页 |
·gadCB 操纵子完整基因簇的克隆 | 第50-51页 |
·Tail-PCR 体系及步骤 | 第51页 |
·短乳杆菌电击感受态的制备及电击转化 | 第51-52页 |
·短乳杆菌γ-氨基丁酸代谢支路的分析 | 第52-53页 |
·乳杆菌属 GABA 代谢途径的分析 | 第52页 |
·GabT 保守引物的设计 | 第52-53页 |
·glnR 基因敲除实验 | 第53-55页 |
·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流程 | 第53-54页 |
·glnR 基因同源壁的扩增 | 第54-55页 |
·红霉素抗性基因的扩增 | 第55页 |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组成型启动子 Pgly 的扩增 | 第55页 |
·glnR 基因敲除突变株的筛选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3页 |
·GABA 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5-56页 |
·GABA 产量与 GAD 酶活的测定 | 第56-57页 |
·gadCB 操纵子完整基因簇的克隆 | 第57-60页 |
·短乳杆菌γ-氨基丁酸代谢支路分析 | 第60页 |
·glnR 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60-62页 |
·glnR 基因敲除突变株的筛选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