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关天经济区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 ·本文的创新和局限性 | 第19-20页 |
| ·本文的创新性 | 第19页 |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第20-24页 |
|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地方政府行为相关概念 | 第20页 |
| ·区域经济合作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 ·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 ·政府与市场关系互补理论 | 第21页 |
|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 ·要素禀赋理论 | 第22-24页 |
| 第3章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现状 | 第24-32页 |
| ·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成效 | 第24-25页 |
|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 第24-25页 |
| ·环境保护合作初有成效 | 第25页 |
| ·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失范 | 第25-27页 |
| ·恶性竞争和地方保护严重 | 第25-26页 |
| ·地方政府不作为和乱作为 | 第26-27页 |
| ·地方政府监督不力 | 第27页 |
| ·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失范的影响 | 第27-28页 |
| ·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严重 | 第27-28页 |
| ·产业结构趋同率高 | 第28页 |
| ·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 | 第28-32页 |
| ·地方政府具有理性“经济人”的利益诉求 | 第28-29页 |
| ·市场功能的不健全为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提供机会 | 第29页 |
| ·考核制度和分税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 ·中央约束和社会监督不足 | 第30-32页 |
| 第4章 政府行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实证研究 | 第32-42页 |
|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情势分析 | 第32-35页 |
| ·区位特点 | 第32-33页 |
| ·提出和意义 | 第33页 |
| ·地位评估和发展目标 | 第33-35页 |
| ·发展现状 | 第35页 |
|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第35-42页 |
| ·受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双重制约 | 第35-36页 |
| ·区域内城市群发展的负外部性增大 | 第36页 |
| ·缺乏完善的区域规划机制 | 第36-37页 |
| ·缺乏资金和有效的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 ·《规划》的约束力不足 | 第38页 |
| ·政府调控经济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 第38-42页 |
| 第5章 关天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政府行为优化 | 第42-50页 |
| ·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42-43页 |
| ·地方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第42-43页 |
| ·多元主体构成 | 第43页 |
| ·建立健全区域内行政合作和社会监督机制 | 第43-45页 |
| ·建立区域内行政合作机制 | 第44页 |
| ·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 ·重塑中央与地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45-47页 |
| ·完善干部考核和任免制度 | 第45-46页 |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6页 |
| ·加强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引导 | 第46-47页 |
| ·建立健全区域公共服务体系 | 第47-50页 |
| ·加大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力度 | 第47-48页 |
| ·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 第48页 |
|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力度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