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视角的乡村旅游地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态度研究--以陕西袁家村关中印象地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时代需求,政策导向 | 第10页 |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难点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难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相关定义 | 第16-17页 |
·乡村旅游 | 第16页 |
·旅游效应 | 第16页 |
·居民感知 | 第16-17页 |
·微观视角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乡村旅游 | 第17-18页 |
·居民旅游效应感知 | 第18-19页 |
·研究评述与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其他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旅游发展阶段理论 | 第21-22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2页 |
·社区依附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收集 | 第24-3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4-25页 |
·发展历程 | 第24页 |
·地理位置 | 第24-25页 |
·旅游发展概况 | 第25页 |
·问卷调查 | 第25-29页 |
·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问卷发放及统计 | 第26页 |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26-27页 |
·问卷样本结构 | 第27-29页 |
·实地访谈 | 第29-32页 |
第4章 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态度分析 | 第32-44页 |
·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分析 | 第32-42页 |
·正面旅游经济效应感知 | 第32-35页 |
·负面旅游经济效应感知 | 第35-36页 |
·正面旅游社会文化效应感知 | 第36-37页 |
·负面旅游社会文化效应感知 | 第37-38页 |
·正面旅游环境效应感知 | 第38-39页 |
·负面旅游环境效应感知 | 第39-41页 |
·旅游效应感知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居民旅游发展态度分析 | 第42-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5章 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态度差异分析 | 第44-64页 |
·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态度聚类分析 | 第44-50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分析结果 | 第45-50页 |
·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61页 |
·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分析结果 | 第51-6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1-64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61-62页 |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发展建议 | 第65-67页 |
·创新之处 | 第67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70页 |
·研究不足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附录1:调查问卷 | 第74-76页 |
附录2:访谈提纲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