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模式对于中国家庭问题的介入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析 | 第10-16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预期研究结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家庭治疗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家庭治疗概述 | 第18-19页 | 
| ·家庭治疗的概念 | 第18页 | 
| ·家庭治疗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 ·家庭治疗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 ·家庭治疗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 第19-20页 | 
| ·家庭结构图 | 第19页 | 
| ·表演技术 | 第19-20页 | 
| ·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系统论 | 第20页 | 
| ·控制论 | 第20页 | 
|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中国家庭问题的产生和家庭治疗的兴起 | 第22-26页 | 
| ·社会转型期家庭的变化 | 第22页 | 
| ·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和多样化 | 第22页 | 
| ·家庭功能逐渐社会化 | 第22页 | 
| ·家庭关系走向平等化 | 第22页 | 
| ·家庭问题的产生 | 第22-24页 | 
| ·亲子关系问题 | 第23页 | 
| ·夫妻关系问题 | 第23-24页 | 
| ·家庭治疗的兴起和发展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两种家庭治疗模式在中国家庭辅导中的介入 | 第26-41页 | 
| ·萨提亚家庭治疗团体辅导分析 | 第26-33页 | 
| ·预备阶段 | 第26-29页 | 
| ·现场个案辅导与改变 | 第29-33页 | 
| ·结构派家庭治疗个案分析 | 第33-38页 | 
| ·案主资料 | 第33页 | 
| ·连接与进入 | 第33-36页 | 
| ·预估分析 | 第36-37页 | 
| ·介入与改变 | 第37-38页 | 
| ·两种家庭治疗模式应用实践比较 | 第38-41页 | 
| ·不同点 | 第39页 | 
| ·相同点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家庭治疗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 第41-44页 | 
| ·家庭治疗在中国家庭辅导中面临的挑战 | 第41-42页 | 
| ·家庭治疗理念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契合性和对抗性 | 第41-42页 | 
| ·家庭治疗中对阻抗的技巧处理问题 | 第42页 | 
| ·注意家庭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联结 | 第42页 | 
| ·对家庭治疗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件: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内容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