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敏早期诗歌的智性化特征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智性主题 | 第9-17页 |
第一节 感悟生命 | 第10-12页 |
一、生命是一种严肃的负担 | 第10-11页 |
二、生命之美在于坚忍 | 第11页 |
三、智者对于生命的选择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牵手死亡 | 第12-14页 |
一、冷静地面对死亡 | 第13-14页 |
二、对于死亡的人文关怀 | 第14页 |
第三节 拥抱寂寞 | 第14-17页 |
一、感受寂寞 | 第14-15页 |
二、与寂寞同行 | 第15-16页 |
三、在寂寞中思考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智性意象 | 第17-25页 |
第一节 赋予传统意象以现代品格 | 第17-20页 |
一、母亲意象 | 第18-19页 |
二、荷花意象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感物兴思的思维方式 | 第20-23页 |
一、哲思的物化与物的哲思化 | 第20-21页 |
二、直线推进与曲线流转 | 第21-22页 |
三、感性意象与智性深度的统一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意象的凝定之美 | 第23-25页 |
一、凝定的姿 | 第23页 |
二、永恒的美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智性语言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内心之思的独白 | 第25-27页 |
一、“沉思者”的形象 | 第25-26页 |
二、戏剧化独白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 第27-29页 |
一、自我与他者 | 第27页 |
二、变与常 | 第27-28页 |
三、静与动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陌生化的效果 | 第29-31页 |
一、悖论的语言 | 第29页 |
二、欧化的语言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