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以9311为遗传背景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7页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和划分第10页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选育的原则、方法和现状第10-12页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第12-13页
   ·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的遗传研究第13-15页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分子机理第15-16页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配合力研究第16-17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8-25页
   ·实验材料第18-21页
     ·不育系材料第18页
     ·用于配合力分析的恢复系材料第18-19页
     ·用于强优势组合选育的恢复系材料第19-20页
     ·用于白叶枯抗性鉴定和螟虫抗性鉴定的材料第20-21页
   ·实验方法第21-25页
     ·生育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第21-22页
       ·生育特性观察第21页
       ·主要农艺性状考察第21-22页
     ·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第22页
       ·不育系的花粉育性和自交不育度的观测第22页
       ·育性敏感期分析第22页
     ·开花习性观察第22-23页
     ·配合力分析和强优势组合选育第23-24页
       ·第一批组合的配合力分析第23页
       ·第二批组合的配合力分析第23页
       ·新组合测配和强优势组合选育第23-24页
     ·组合材料的白叶枯抗性鉴定和螟虫抗性鉴定第24-25页
       ·组合材料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第24-25页
       ·组合材料的螟虫抗性鉴定第2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5-92页
   ·生育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第25-29页
     ·武汉自然条件下7个不育系的生育特性观察第25-28页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第28-29页
   ·7个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第29-37页
     ·武汉自然条件下7个不育系的育性表现第29-35页
     ·育性温度敏感期分析第35-37页
   ·武汉自然条件下7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观察第37-42页
     ·开花动态和花时分布动态第37-41页
     ·柱头外露率和包颈率表现第41页
     ·张颖特性的表现第41-42页
   ·配合力分析和强优势组合选育第42-87页
     ·第一批组合配合力分析第42-56页
       ·配合力方差分析第42-43页
       ·亲本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第43-48页
       ·24个组合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第48-51页
       ·24个组合农艺性状的竞争优势分析第51-54页
       ·24个组合农艺性状的超父优势分析第54-56页
     ·第二批组合配合力分析第56-83页
       ·配合力方差分析第56页
       ·亲本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第56-63页
       ·112个组合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第63-70页
       ·112个组合农艺性状的竞争优势分析第70-76页
       ·112个组合农艺性状的超父优势分析第76-83页
     ·强优势组合选育第83-87页
   ·组合材料的白叶枯和螟虫抗性鉴定第87-92页
     ·组合材料的白叶枯抗性鉴定第87-90页
     ·组合材料的螟虫抗性鉴定第90-92页
5 讨论第92-96页
   ·对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的评价第92-93页
   ·关于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分析第93-94页
   ·关于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分析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录1: 用于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的实验材料第102-104页
附录2: 用于螟虫抗性鉴定的实验材料名称第104-105页
附录3: 2009年7月日-2009年10月31日温度数据(郑店气象局)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秸秆覆盖对红壤夏玉米水氮利用和抗旱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