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6-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8-24页 |
一、国内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不同提法 | 第8-9页 |
(一)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 第8-9页 |
(二) 国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不同提法 | 第9页 |
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9-17页 |
(一)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第9-12页 |
(二)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 第12-13页 |
(三)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四)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 第15-17页 |
三、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17-24页 |
(一)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第17-19页 |
(二)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 第19-20页 |
(三)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四)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 | 第24-30页 |
一、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 第24-26页 |
(一)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差异 | 第24-25页 |
(二)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的差异 | 第25-26页 |
二、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 | 第26-30页 |
(一)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共同点 | 第26-27页 |
(二)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共同点 | 第27-28页 |
(三)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同点 | 第28-29页 |
(四)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的共同点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德国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30-34页 |
一、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要的政治优势 | 第30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终身化理念,使之贯穿公民的一生 | 第30-31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1-32页 |
四、思想政治教育应致力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介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