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光生物反应器设计及其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 ·小球藻概况 | 第8页 |
| ·小球藻营养价值 | 第8页 |
| ·小球藻的应用 | 第8-10页 |
| ·食品工业 | 第8-9页 |
| ·医药工业 | 第9页 |
| ·动物饲料 | 第9页 |
| ·环境净化 | 第9页 |
| ·生物技术 | 第9页 |
| ·可再生能源的制造 | 第9-10页 |
| ·微藻培养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0-11页 |
|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种类及特点 | 第11-13页 |
| ·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 | 第11-12页 |
|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 | 第12-13页 |
| ·影响光生物反应器性能的几个关键因素 | 第13-14页 |
| ·受光比表面积 | 第13-14页 |
| ·光生物反应器产氧抑制 | 第14页 |
| ·碳源供应方式 | 第14页 |
|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设计内容 | 第15-16页 |
| ·本实验采用的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罐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原理与设计 | 第17-23页 |
| ·原理 | 第17-18页 |
| ·光生物反应器光能效率 | 第17页 |
| ·光热辐射 | 第17-18页 |
| ·无机碳源 | 第18页 |
| ·光合氧的生成与解析 | 第18页 |
| ·用于气体循环的能量消耗 | 第18页 |
| ·设计 | 第18-23页 |
| ·罐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结构 | 第18-19页 |
| ·光源发射器 | 第19-20页 |
| ·聚氯乙烯透光膜 | 第20页 |
| ·CO_2供气方式 | 第20-21页 |
| ·气体混合装置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罐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组建与培养流程 | 第23-26页 |
| ·反应器的组装 | 第23-25页 |
| ·培养流程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条件优化 | 第26-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藻种 | 第26页 |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 ·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 ·藻种培养 | 第28页 |
|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 ·检测方法 | 第2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 ·光生物反应器中小球藻的光衰减模型 | 第29-31页 |
| ·CO_2供气方式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 ·培养条件优化 | 第31-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光生物反应器在处理煤化工废水中的应用 | 第35-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藻科及煤化工废水来源 | 第35页 |
| ·培养基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5页 |
| ·藻种培养 | 第35页 |
| ·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 ·氮磷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 ·废水指标 | 第38页 |
| ·锥形瓶中不同浓度小球藻对废水的处理 | 第38-40页 |
| ·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处理废水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3页 |
| ·创新点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个人简介 | 第4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专利或论文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