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双高等级公路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价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22页 |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气候气象 | 第18页 |
·地质地貌 | 第18-19页 |
·地貌 | 第18-19页 |
·地质 | 第19页 |
·水文情况 | 第19-20页 |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 | 第20-22页 |
·行政区划 | 第20页 |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20-22页 |
3 公路大气污染源强度计算 | 第22-35页 |
·引言 | 第22-24页 |
·公路大气污染源强计算方法分析 | 第22-24页 |
·公路大气污染源强计算程序 | 第24页 |
·污染物排放因子的确定 | 第24-31页 |
·污染物排放因子确定方法分析 | 第24-27页 |
·影响排放因子确定的因素 | 第27-31页 |
·实例分析 | 第31-34页 |
·交通量预测 | 第31-33页 |
·污染源强计算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比较及预测分析 | 第35-50页 |
·AERMOD模式简介 | 第35-38页 |
·AERMOD模式原理及应用范围 | 第35-36页 |
·AERMOD模式的特点 | 第36页 |
·AERMOD运行流程 | 第36页 |
·AERMOD模型运行所需基本数据 | 第36-38页 |
·ADMS模式简介 | 第38-39页 |
·ADMS模式原理及应用范围 | 第38-39页 |
·ADMS模式的特点 | 第39页 |
·ADMS模式运行所需基本数据 | 第39页 |
·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的比较 | 第39-41页 |
·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精度检验及模式选择 | 第40-41页 |
·实例应用 | 第41-48页 |
·气象条件 | 第41-45页 |
·预测方案 | 第45页 |
·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高等级公路大气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50-57页 |
·引言 | 第50页 |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 第50-55页 |
·指数评价法 | 第50-51页 |
·模糊数学法 | 第5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51-52页 |
·综合指数评价法 | 第52-55页 |
·实例应用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