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隔离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9页 |
·云计算模型 | 第16-17页 |
·数据中心网络共享面临的挑战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带宽隔离技术现状 | 第19-23页 |
·传统的带宽隔离技术 | 第19-20页 |
·数据中心网络的带宽隔离技术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23-2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4-26页 |
·论文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数据中心网络相关研究 | 第27-41页 |
·联网需求 | 第27-28页 |
·体系结构 | 第28-34页 |
·互连结构 | 第28-31页 |
·寻址与路由 | 第31-34页 |
·拥塞控制技术 | 第34-37页 |
·链路层拥塞控制 | 第34-35页 |
·网络层拥塞控制 | 第35-36页 |
·传输层拥塞控制 | 第36-37页 |
·带宽隔离技术 | 第37-41页 |
·以虚拟机为单位分配带宽 | 第37-39页 |
·以租赁者为单位分配带宽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数据中心网络的路由拓扑探测机制 | 第41-64页 |
·问题提出 | 第41-42页 |
·现有探测技术及其不足 | 第42-45页 |
·探测方法创新及理论依据 | 第45-49页 |
·ICTree:探测问题抽象与分解 | 第46-48页 |
·流级粗粒度丢包属性 | 第48-49页 |
·基于 ICTree 的端对端流级递进式探测算法 | 第49-55页 |
·对现实平台的假设 | 第49页 |
·节点聚类算法 | 第49-53页 |
·分支确定算法 | 第53-55页 |
·性能评估 | 第55-62页 |
·实验平台性能评估 | 第55-60页 |
·更大规模网络模拟评估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数据中心网络的流量恶意攻击机制 | 第64-88页 |
·相关研究 | 第65-68页 |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 | 第65-66页 |
·TCP Incast 拥塞 | 第66-68页 |
·攻击模型 | 第68-71页 |
·攻击场景 | 第68-69页 |
·攻击方法 | 第69-71页 |
·利用非响应式数据流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 第71-78页 |
·理论分析模型 | 第71-73页 |
·模型验证与实验评测 | 第73-78页 |
·利用响应式数据流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 第78-87页 |
·理论分析模型 | 第79-82页 |
·模型验证与实验评测 | 第82-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数据中心网络带宽隔离机制与实现方法 | 第88-107页 |
·设计原则 | 第89-91页 |
·统一的细粒度带宽分配 | 第89-90页 |
·基于 RTT 的接收端拥塞控制 | 第90页 |
·带条件的公平 | 第90-91页 |
·强制拥塞控制逻辑通道 | 第91-92页 |
·接收端增强的拥塞控制机制 | 第92-97页 |
·调控依据 | 第92-94页 |
·调控时机 | 第94-96页 |
·调控逻辑 | 第96-97页 |
·Redball 设计与实现 | 第97-99页 |
·Redball 通信协议 | 第98页 |
·Redball 拥塞控制 | 第98-99页 |
·Redball 原型系统评估 | 第99-106页 |
·TCP 流和 UDP 流共享 | 第99-101页 |
·多 TCP 流共享 | 第101-104页 |
·并发流拥塞控制 | 第104页 |
·系统开销与代价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07-110页 |
·工作总结 | 第107-108页 |
·工作展望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