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河大桥施工阶段混凝土徐变计算及线型控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内外混凝土徐变效应计算理论及计算模型的发展 | 第12-14页 |
·施工阶段监控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施工阶段线型监控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混凝土徐变理论分析 | 第19-34页 |
·混凝土徐变机理 | 第19-23页 |
·徐变的定义 | 第19-20页 |
·徐变的机理 | 第20-21页 |
·影响徐变的因素 | 第21-23页 |
·混凝土徐变计算理论 | 第23-27页 |
·有效模量法 | 第23-24页 |
·老化理论 | 第24页 |
·先天理论 | 第24-25页 |
·弹性徐变理论 | 第25页 |
·弹性老化理论 | 第25页 |
·继效流动理论 | 第25-26页 |
·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AEM法) | 第26-27页 |
·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介绍及分析 | 第27-33页 |
·CEB-FIP系列模型 | 第27-28页 |
·ACI系列模型 | 第28-29页 |
·BP系列模型 | 第29-30页 |
·G-Z模型和GL2000模型 | 第30-31页 |
·中国建科院模型 | 第31页 |
·各种模型适用条件及比较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监测 | 第34-43页 |
·工程概况 | 第34-36页 |
·桥型布置 | 第34-36页 |
·采用材料及特性 | 第36页 |
·数据控制 | 第36页 |
·模型建立和计算 | 第36-40页 |
·模型中徐变系数的选取 | 第37-38页 |
·Madis Civil全桥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结构计算方法介绍 | 第39-40页 |
·监测数据 | 第40-41页 |
·测点布设 | 第40-41页 |
·扰度监测结果 | 第41页 |
·模型计算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施工过程中徐变引起扰度的计算及意义 | 第43-64页 |
·施工阶段线型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 第43-44页 |
·徐变在施工阶段线型控制的意义 | 第43页 |
·施工阶段徐变计算方法简介 | 第43-44页 |
·施工阶段扰度理论、徐变相关参数的选取与计算 | 第44-53页 |
·施工中徐变计算理论介绍 | 第44-47页 |
·混凝土徐变系数计算 | 第47-53页 |
·施工阶段各截面徐变引起的竖向扰度计算 | 第53-61页 |
·混凝土自重及挂篮引起的各截面弯矩计算 | 第53-58页 |
·各施工节段预应力张拉引起截面弯矩计算 | 第58-60页 |
·截面上徐变扰度计算 | 第60-61页 |
·结果对比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