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S302公路贝尔隧道与滑坡相互作用及加固结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滑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滑坡隧道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7-19页 |
|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区环境地质概况 | 第19-31页 |
| ·工程概况 | 第19-23页 |
| ·水库工程概况 | 第19-20页 |
| ·水库滑坡概况 | 第20-22页 |
| ·隧道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 ·工程区环境地质概况 | 第23-30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3-28页 |
| ·工程区地质概况 | 第28-30页 |
| ·总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水库滑坡基本特征研究 | 第31-41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水库滑坡现象与特征 | 第31-34页 |
| ·水库滑坡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 ·滑体、滑带、滑床特征 | 第33-34页 |
| ·水库滑坡机理概况 | 第34-40页 |
| ·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 | 第34-35页 |
| ·坡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 | 第35-36页 |
| ·力学效应的改变 | 第36-37页 |
| ·滑坡引起的隧道变形特征分析 | 第37-40页 |
| ·水库滑坡稳定性现状评价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水库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 第41-55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 ·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42-46页 |
| ·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的因素分析 | 第46-54页 |
| ·滑坡对隧道的影响范围 | 第46-48页 |
| ·荷载大小及分布形式 | 第48-52页 |
| ·隧道衬砌刚度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滑坡隧道新型加固结构理论研究 | 第55-70页 |
| ·概述 | 第55页 |
| ·滑坡隧道新型加固结构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 第55-56页 |
| ·新型加固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56-60页 |
| ·新型加固结构的因素分析 | 第60-68页 |
| ·总结 | 第68-70页 |
| 第6章 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及加固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0-83页 |
| ·概述 | 第70页 |
| ·FLAC3D基本原理 | 第70-71页 |
| ·贝尔滑坡隧道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1-73页 |
|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71-73页 |
| ·计算模型参数选取 | 第73页 |
| ·滑坡隧道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分析 | 第73-77页 |
| ·滑坡模拟分析 | 第73-75页 |
| ·衬砌模拟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 ·滑坡隧道新型加固结构效果的数值分析 | 第77-81页 |
| ·滑坡模拟分析 | 第77-79页 |
| ·衬砌模拟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 ·总结 | 第81-83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