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四)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12-14页 |
一、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确立 | 第14-21页 |
(一) 从神学到人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背景 | 第14-16页 |
(二)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 | 第16-21页 |
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的确立 | 第21-31页 |
(一) 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29页 |
1. 人是感性的存在物 | 第21-24页 |
2. 人的自然本质 | 第24-25页 |
3. 人的类本质 | 第25-27页 |
4. 人的绝对本质 | 第27-28页 |
5. 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第28-29页 |
(二)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理解 | 第29-31页 |
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扬弃 | 第31-46页 |
(一)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肯定 | 第31-37页 |
1. 对费尔巴哈批判思辨哲学的肯定 | 第31-34页 |
2. 对费尔巴哈从现实的人出发的肯定 | 第34-37页 |
(二)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 | 第37-46页 |
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扬弃 | 第37-40页 |
2.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现实的人”的扬弃 | 第40-43页 |
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扬弃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学术活动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