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引言 | 第13页 |
·中医人格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人格的基本概念及范畴 | 第13-14页 |
·中医学关于人格的论述 | 第14-15页 |
·态人格测验的简介 | 第15-16页 |
·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体质的基本概念及范畴 | 第16页 |
·中医学关于体质的论述 | 第16-18页 |
·五五体质检测的简介 | 第18-19页 |
·中医人格与体质关系相关研究 | 第19-26页 |
·中医学心身关系简述 | 第19-21页 |
·“精”、“气”为形神共同基础 | 第20页 |
·形神共受自然与社会环境影响 | 第20-21页 |
·神对形的反作用 | 第21页 |
·中医学人格与体质关系研究 | 第21-24页 |
·《内经》中人格与体质的相关分类 | 第21-22页 |
·现代人格与体质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23-24页 |
·基于五态人格测验与五五体质检测的人格与体质关系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2 前言 | 第26-27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7-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测验工具 | 第27-28页 |
·五态人格测验 | 第27-28页 |
·五五体质检测 | 第28页 |
·症状自评量表 | 第28页 |
·统计方法 | 第28-29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9-45页 |
·全国样本典型五态人格的体质特征与典型五五体质的人格特征分析 | 第29-35页 |
·全国样本描述统计 | 第29页 |
·典型人格组的体质特征分析 | 第29-35页 |
·典型体质组的人格特征分析 | 第35页 |
·大学生五态人格与五五体质描述统计 | 第35-36页 |
·大学生五态人格与五五体质阴阳维度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大学生五态人格与五五体质降维后相关分析 | 第37-39页 |
·大学生五五体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7-39页 |
·大学生五态人格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9页 |
·大学生五态人格与五五体质因子相关分析 | 第39页 |
·大学生人格、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39-45页 |
·模型设定 | 第40-41页 |
·模型评价与比较分析 | 第41-45页 |
5 结果讨论 | 第45-54页 |
·全国样本中典型人格组与体质组的比较 | 第45-47页 |
·典型太阳人体质特征分析 | 第45页 |
·典型少阳人 | 第45-46页 |
·典型阴阳和平人 | 第46-47页 |
·典型少阴人 | 第47页 |
·大学生五态人格与五五体质阴阳维度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五五体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8-50页 |
·五态人格与体质因子分析结果相关分析 | 第50-51页 |
·大学生人格、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1-54页 |
·三个模型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 第52-54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7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55-60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55页 |
·研究中的不足 | 第55-60页 |
附录一:五态人格测验 | 第60-64页 |
附录二:五五体质检测表 | 第64-67页 |
附录三: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