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 | 第13页 |
(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 | 第13-14页 |
(三)产业关联理论 | 第14-17页 |
1.产业关联理论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2.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产业波及性 | 第15页 |
3.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产业关联性 | 第15-17页 |
二、汽车产业投资、消费对税收的影响 | 第17-21页 |
(一)汽车产业投资对税收的影响 | 第17-19页 |
(二)汽车消费对税收的影响 | 第19-21页 |
三、汽车产业发展对关联产业及税收的拉动作用 | 第21-30页 |
(一)我国汽车消费对钢铁产业及税收的拉动作用 | 第22-23页 |
(二)我国汽车消费对合成橡胶产业及税收的拉动作用 | 第23-24页 |
(三)我国汽车消费对道路建设业及税收的拉动作用 | 第24-25页 |
(四)我国汽车消费对石油产业及税收的拉动作用 | 第25-27页 |
(五)我国汽车消费对煤炭产业及税收的拉动作用 | 第27-28页 |
(六)我国汽车消费对平板玻璃产业及税收的拉动作用 | 第28-30页 |
四、我国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我国汽车税收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二)我国汽车税制结构不合理 | 第31-32页 |
(三)我国汽车使用收费项目过多 | 第32-33页 |
五、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税收政策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9页 |
(一)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现状 | 第33-37页 |
1.美国的汽车税收制度 | 第33-34页 |
2.德国的汽车税收制度 | 第34-35页 |
3.日本汽车税收制度 | 第35-37页 |
(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的借鉴和启示 | 第37-39页 |
1. 将主要对汽车的购置阶段征税为主过渡到对使用阶段征税为主 | 第37页 |
2. 逐步过渡到以油耗或是二样化碳排放量为计征基础 | 第37-38页 |
3.对环保汽车相关的行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 第38-39页 |
六、我国汽车产业投入要素贡献度的实证分析 | 第39-42页 |
(一)模型构建 | 第39页 |
(二)数据处理 | 第39页 |
(三)实证分析 | 第39-42页 |
1.模型的估计 | 第39-40页 |
2.我国汽车产业投入要素的贡献度分析 | 第40-42页 |
七、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一)完善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 第42-43页 |
(二)建立与汽车产业配套的燃油税 | 第43页 |
(三)开征汽车尾气排放税 | 第43页 |
(四)对环保汽车给予消费税优惠政策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