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论文的结构框架和创新点 | 第11-14页 |
一、 反性别歧视的相关概念阐释 | 第14-25页 |
(一) 歧视 | 第14-17页 |
(二) 性别歧视 | 第17-23页 |
1. 国外女权主义者对性别歧视的认识 | 第17-20页 |
2. 国内法学家们对性别歧视的认识 | 第20-23页 |
(三) 本文对反性别歧视的界定 | 第23-25页 |
二、 公平理论与反性别歧视 | 第25-37页 |
(一) 人权是反性别歧视的价值基础 | 第25-27页 |
(二) 平等理论是反性别歧视的重要依据 | 第27-31页 |
(三) 国内外反性别歧视的法律渊源 | 第31-37页 |
1. 国外反性别歧视立法实践 | 第31-34页 |
2. 国内反性别歧视立法实践 | 第34-37页 |
三、 福利经济学理论与反性别歧视 | 第37-53页 |
(一)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39-40页 |
(二) 福利与公平观念在反性别歧视中的实证比较 | 第40-44页 |
(三) 反性别歧视经济分析 | 第44-49页 |
(四) 反性别歧视的路径选择与博弈 | 第49-53页 |
1. 反性别歧视的路径选择 | 第50-51页 |
2. 反性别歧视的利益博弈 | 第51-53页 |
四、 反性别歧视的法理内核 | 第53-57页 |
(一) 公平是反性别歧视的价值准则 | 第53-54页 |
(二) 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反性别歧视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 第54-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