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意义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25页
 (一) 选题意义第9-12页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22页
 (三) 本文的创新点、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第22-25页
一、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概述第25-38页
 (一) 社会性格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思想地位第25-31页
 (二) 社会性格理论基本内容第31-35页
 (三)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的启示第35-38页
二、 社会性格理论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第38-49页
 (一) 马克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社会结构转型问题第38-41页
 (二) 社会性格转型综合症:多变性、多元化和多样化第41-45页
 (三) 大众文化的功能紊乱与大众意识形式的庸俗化第45-49页
三、 社会性格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路探索第49-62页
 (一) 健全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培养健康的大众社会性格第49-51页
 (二) 创新公民教育方法以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规律46第51-54页
 (三)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以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点第54-56页
 (四) 推进官方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发展第56-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后记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主要政党与选民关系研究--自民党·民主党·共产党
下一篇:“新三反”运动探析--以甘肃省为例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