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案情回顾及法律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第一节 案情回顾 | 第8-9页 |
一、 案情介绍 | 第8-9页 |
二、 两审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及判决结果 | 第9页 |
第二节 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第二章 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股权激励制度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一、 股权激励制度的内涵 | 第11页 |
二、 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13-14页 |
一、 股权激励合同是对劳动合同的补充与延伸 | 第13-14页 |
二、 股权激励合同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 第14页 |
第三节 股权激励的模式介绍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分析 | 第16-26页 |
第一节 高管辞职后,股权激励效力的认定 | 第16-17页 |
一、 “阴阳合同”的效力 | 第16-17页 |
二、 返还全部股权还是返还部分 | 第17页 |
三、 0.7%的股份是“流通”还是“不流通” | 第17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的法律风险 | 第17-21页 |
一、 股权被稀释的风险 | 第18页 |
二、 发生股权纠纷的风险 | 第18页 |
三、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合理的风险 | 第18-19页 |
四、 高管辞职套现的风险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对实施股权激励有无必要性的分析 | 第21-26页 |
一、 不同学者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态度 | 第21-23页 |
二、 笔者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态度 | 第23-26页 |
第四章 本案对避免股权激励风险的启示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完善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一、 加强对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审查与监督 | 第26页 |
二、 合理设定业绩考核指标 | 第26-27页 |
三、 强化违规收益的追回与惩罚 | 第27页 |
第二节 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法律 | 第27-29页 |
一、 《公司法》相关内容的完善 | 第27页 |
二、 《劳动法》相关内容的完善 | 第27-28页 |
三、 《证券法》相关内容的完善 | 第28-29页 |
四、 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 | 第29页 |
第三节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29-33页 |
一、 健全董事会结构,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 第30-31页 |
二、 完善监事会职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责 | 第31页 |
三、 明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职责划分,增强监督实效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