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地表温度及其与农村工业发展关系研究--以巩义市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地表温度应用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预处理 | 第19-3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9-20页 |
| ·研究使用数据来源 | 第20-23页 |
| ·遥感影像数据 | 第20-23页 |
| ·辅助数据 | 第23页 |
| ·几何校正 | 第23-24页 |
| ·图像拼接与裁剪 | 第24-25页 |
| ·辐射定标 | 第25-26页 |
| ·Landsat TM 数据定标 | 第25-26页 |
| ·Terra/ASTER 数据定标 | 第26页 |
| ·大气校正 | 第26-31页 |
| ·校正方法 | 第27-28页 |
| ·校正结果 | 第28-31页 |
| 3 土地覆盖分类 | 第31-41页 |
| ·分类系统的确立 | 第31页 |
| ·常用分类方法介绍 | 第31-34页 |
| ·监督分类 | 第32页 |
| ·非监督分类 | 第32-33页 |
| ·其他分类方法 | 第33页 |
| ·本研究采用的分类方法 | 第33-34页 |
| ·土地覆盖分类过程 | 第34-38页 |
| ·波谱统计与波段选择 | 第35-37页 |
| ·分类过程 | 第37-38页 |
| ·分类结果 | 第38页 |
| ·分类精度验证 | 第38-41页 |
| 4 地表温度反演 | 第41-55页 |
| ·地表温度反演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 ·相关概念 | 第41页 |
|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 第41-42页 |
| ·Landsat TM 数据地表温度反演 | 第42-48页 |
| ·反演算法介绍 | 第42-44页 |
| ·亮度温度计算 | 第44-45页 |
| ·大气透射率计算 | 第45页 |
| ·地表比辐射率计算 | 第45-47页 |
| ·大气平均作用温度 | 第47页 |
| ·Landsat TM 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 第47-48页 |
| ·ASTER 数据地表温度反演 | 第48-55页 |
| ·亮度温度的计算 | 第49页 |
| ·地表比辐射率计算 | 第49-50页 |
| ·大气透射率计算 | 第50-53页 |
| ·ASTER 数据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 第53-55页 |
| 5 地表温度变化分析 | 第55-65页 |
| ·地表温度变化的时空分析 | 第55-58页 |
| ·总体分析 | 第55-56页 |
| ·温度区间划分 | 第56-58页 |
| ·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 ·地表温度与农村工业产值关系分析 | 第60-6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65-66页 |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