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文献综述 | 第6-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关于选题 | 第7-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1章 裹绞之义 | 第9-11页 |
小结 | 第10-11页 |
第2章 裹绞之因 | 第11-18页 |
·书写时把散了的笔毫重新聚起 | 第11-16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使用羊毫笔时克服其特有的软弱性 | 第16-18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裹绞之用 | 第18-27页 |
·使笔力更加遒劲 | 第18-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使艺术效果更为灵动 | 第21-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书法线条所分割的空间形状变化丰富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裹绞之争 | 第27-42页 |
·古今书家对“二王”裹绞争议与辨析 | 第27-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裹绞“捻指转管”执笔争议与辨析 | 第32-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铺锋与裹锋、绞锋争议与辨析 | 第36-42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