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评价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6-17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态 | 第1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20页 |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20页 |
3. 我国资源型城市及其产业生命周期演进模式 | 第20-25页 |
·资源与资源型城市 | 第20-21页 |
·资源的含义 | 第20-21页 |
·资源型城市 | 第21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概述 | 第21-23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 | 第21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 第21-22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 第22-23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 第23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生命周期演进的一般规律 | 第23-25页 |
4.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 第25-35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大庆、焦作和攀枝花市为例 | 第25-31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 | 第25-28页 |
·河南省焦作市 | 第28-29页 |
·四川攀枝花市 | 第29-31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 第31-35页 |
5.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成功范例及经验启示——以休斯顿、德国鲁尔区和北九州市为例 | 第35-42页 |
·休斯顿、德国鲁尔区和北九州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 第35-39页 |
·美国休斯顿市 | 第35-36页 |
·德国鲁尔区 | 第36-37页 |
·日本北九州市 | 第37-39页 |
·休斯顿、德国鲁尔区和北九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 第39-42页 |
6.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 第42-49页 |
·兴起阶段的思路和对策 | 第42-43页 |
·地质调研系统全面 | 第42-43页 |
·发展规划立足长远 | 第43页 |
·成长阶段的思路和对策 | 第43-45页 |
·注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发展配套产业及相关产业 | 第44页 |
·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 第44-45页 |
·繁荣阶段的思路和对策 | 第45-46页 |
·寻求城市经济发展新增长,加强后续主导产业培育 | 第45页 |
·做好员工新培训,为产业转型做准备 | 第45-46页 |
·衰退阶段的思路和对策 | 第46-49页 |
·确定后续主导产业,形成综合工业园区 | 第46页 |
·经济结构多元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 第46-4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