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第10-15页 |
·病名的认识 | 第10页 |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2页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治法方药 | 第12-15页 |
2. 慢性肾衰竭引起的皮肤瘙痒症 | 第15-19页 |
·中医病名 | 第15-16页 |
·探讨中医对慢性肾衰竭引起的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8页 |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引起的皮肤瘙痒机制的研究 | 第18-19页 |
3. 中药药浴 | 第19-23页 |
·药浴的历史源流 | 第20页 |
·应用药浴的生理和解剖依据 | 第20-21页 |
·药浴的作用 | 第21-23页 |
临床研究 | 第23-27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3.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4. 排出标准 | 第24页 |
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24-25页 |
6. 治疗方法 | 第25页 |
7. 观察指标 | 第25页 |
8. 疗效评定 | 第25-26页 |
9 统计学处理 | 第26-27页 |
结果 | 第27-31页 |
1. 一般资料可比性 | 第27-28页 |
·两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的均衡性比较 | 第27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 | 第27-28页 |
2 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28页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性指标比较 | 第28-29页 |
4 安全性分析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8页 |
1 慢性肾衰竭时Ca、P代谢紊乱的机制 | 第31页 |
2 药浴特点 | 第31-32页 |
·直达病位补其不足 | 第31页 |
·廉便效验 易于推广 | 第31页 |
·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 第31-32页 |
3 药浴的注意事项 | 第32页 |
4 药浴是汗法的应用 | 第32-33页 |
5 药浴是中医顺势治疗思维的体现 | 第33-35页 |
·顺势思维的深厚哲学基础 | 第33-34页 |
·药浴治疗漫性肾衰竭引起的皮肤瘙痒与中医顺势思维的关系 | 第34-35页 |
6 方药解析 | 第35-36页 |
7 外治与内治并用力专而效宏 | 第36-37页 |
8 观察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37页 |
9 课题的不足及展望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