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实现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有关诗歌语言的研究 | 第16-18页 |
·有关汉语诗歌语言的研究 | 第18-20页 |
·有关“陌生化”的研究 | 第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研究概况 | 第21-26页 |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理论和方法 | 第22-24页 |
·语料来源和符号说明 | 第24-25页 |
·本文框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诗歌概况 | 第26-31页 |
·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 | 第26-27页 |
·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特点 | 第27-30页 |
·来源 | 第27-28页 |
·体式 | 第28页 |
·欧化 | 第28页 |
·口语化 | 第28-29页 |
·“诗之为诗”的特点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陌生化”理论及诗歌语言“陌生化” | 第31-38页 |
·“陌生化”理论简介 | 第31-34页 |
·“陌生化”理论核心思想及其发展 | 第32-33页 |
·“陌生化”理论解析 | 第33-34页 |
·“陌生化”理论的意义 | 第34页 |
·诗歌语言“陌生化” | 第34-37页 |
·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必然性 | 第35页 |
·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对象和途径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词汇 | 第38-81页 |
·语码混杂 | 第38-50页 |
·外来词 | 第38-41页 |
·古词语 | 第41-49页 |
·方言 | 第49-50页 |
·生造词 | 第50-76页 |
·添加 | 第50-55页 |
·复合 | 第55-66页 |
·联合式 | 第56-58页 |
·偏正式 | 第58-63页 |
·述补式 | 第63-64页 |
·动宾式 | 第64页 |
·主谓式 | 第64-66页 |
·省略 | 第66-69页 |
·单音节词 | 第66-69页 |
·惯用语或短语的简缩 | 第69页 |
·重组 | 第69-73页 |
·语素逆序 | 第69-71页 |
·拆分 | 第71-73页 |
·替换 | 第73-74页 |
·重叠 | 第74-76页 |
·相关解释 | 第76-78页 |
·韵律解释 | 第76-77页 |
·认知解释 | 第77-78页 |
·功能解释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句法 | 第81-130页 |
·跨行 | 第81-83页 |
·添加 | 第83-88页 |
·长定语的使用 | 第84-85页 |
·结构助词“的”添加 | 第85-87页 |
·添衬成分 | 第87-88页 |
·省略 | 第88-101页 |
·主语省略 | 第88-90页 |
·谓语省略 | 第90-92页 |
·宾语省略 | 第92-93页 |
·数词“一”或量词省略 | 第93-94页 |
·虚词省略 | 第94-101页 |
·结构助词“的”省略 | 第95-97页 |
·比况助词省略 | 第97-98页 |
·介词省略 | 第98-99页 |
·连词省略 | 第99-101页 |
·重组 | 第101-111页 |
·基本成分易位 | 第101-106页 |
·定语易位 | 第106-108页 |
·状语易位 | 第108-110页 |
·补语易位 | 第110-111页 |
·替换 | 第111-121页 |
·名词转类 | 第112-114页 |
·名词受副词修饰 | 第112-113页 |
·名词用作动词的其它形式 | 第113-114页 |
·动词转类 | 第114-117页 |
·动词用作名词 | 第114-115页 |
·动词次类之间的转化 | 第115-117页 |
·形容词转类 | 第117-119页 |
·形容词用作动词 | 第117-118页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第118-119页 |
·超常量词 | 第119-121页 |
·重复 | 第121-127页 |
·分布 | 第122-124页 |
·语法性质 | 第124-125页 |
·长度 | 第125页 |
·相似度 | 第125-126页 |
·频率 | 第126-127页 |
·相关解释 | 第127-128页 |
·来源解释 | 第127-128页 |
·认知解释 | 第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六章 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搭配 | 第130-138页 |
·常规搭配与“陌生化”搭配 | 第130-131页 |
·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搭配类型 | 第131-134页 |
·定中搭配 | 第131-132页 |
·主谓搭配 | 第132-133页 |
·动宾搭配 | 第133页 |
·述补搭配 | 第133-134页 |
·相关解释 | 第134-137页 |
·语义解释 | 第134-136页 |
·认知解释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七章 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学意义 | 第138-145页 |
·“陌生化”与语言演变 | 第138-139页 |
·“陌生化”与语言规则 | 第139-142页 |
·构词规则 | 第139-140页 |
·句法规则 | 第140-141页 |
·规则与生成性 | 第141-142页 |
·“陌生化”语言机制 | 第142-143页 |
·“陌生化”的语言学价值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45-149页 |
·主要观点 | 第145-147页 |
·创新点 | 第147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附录 | 第159-1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61-162页 |
后记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