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祝文初探--从和刻本《事林广记》中的祝文模板谈起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和刻本《事林广记》中的六篇祝文模板 | 第13-19页 |
(一) 《事林广记》及版本情况 | 第13-14页 |
(二) 和刻本《事林广记》中的六篇祝文模板 | 第14-16页 |
(三) 祝文模板产生的原因 | 第16-19页 |
二、 祝文概述 | 第19-35页 |
(一) 祝文的产生 | 第19页 |
(二) 祝文与祭文的流变关系 | 第19-21页 |
(三) 祝文的概念 | 第21-24页 |
(四) 祝文的格式与语言 | 第24-26页 |
1. 祝文的格式 | 第24页 |
2. 祝文的语言 | 第24-26页 |
(五) 祝文与相似文体的异同 | 第26-33页 |
1. 祝文与诔文 | 第26-28页 |
2. 祝文与哀文 | 第28-29页 |
3. 祝文与吊文 | 第29-30页 |
4. 祝文与青词 | 第30-31页 |
5. 上梁祝文与上梁文 | 第31-33页 |
(六) 本文研究范围所包括的特殊祝文 | 第33-35页 |
1. 谕祭文 | 第33-34页 |
2. 祝册文与哀册文 | 第34页 |
3. 祝辞 | 第34-35页 |
三、 宋、元祝文初探 | 第35-60页 |
(一) 宋代祝文数量远远高于元代的原因 | 第35-38页 |
1. 南宋王朝的末世情怀 | 第35-36页 |
2. 元代统治时间相对较短 | 第36页 |
3. 元代在礼俗上实行“国俗” | 第36-37页 |
4. 元代对汉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7-38页 |
5. 数据统计范围与口传文献的影响 | 第38页 |
(二) 宋、元祝文类别划分 | 第38-55页 |
1. 宋元祝文分类一 | 第38-46页 |
(1)公祝文 | 第38-41页 |
(2)团体祝文 | 第41-42页 |
(3)私祝文 | 第42-46页 |
2. 宋元祝文分类二 | 第46-55页 |
(1)祭神祝文 | 第46-50页 |
(2)祭圣祝文 | 第50-51页 |
(3)祭亡祝文 | 第51页 |
(4)营功祝文 | 第51-52页 |
(5)杂祝文 | 第52-55页 |
(三) 祝文文本所体现的祭祀意图 | 第55-60页 |
1. 祈福弥灾 | 第55-56页 |
2. 沟通人神 | 第56-57页 |
3. 表达哀思 | 第57-58页 |
4. 镇抚鬼怪 | 第58-60页 |
四、 《事林广记》中的祝文模板与宋元祝文 | 第60-65页 |
(一) 蒙古人逐渐接受了汉族祝文的创作形式 | 第60-62页 |
(二) 宋元两代婚姻祝文的数量微乎其微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