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抗溃疡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2 柑橘溃疡病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 | 第13页 |
·柑橘溃疡病的侵染循环 | 第13-14页 |
·柑橘溃疡病为害症状 | 第14页 |
·柑橘溃疡病的经济危害性 | 第14-15页 |
·柑橘品种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分化 | 第15页 |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 | 第15-16页 |
3 植物抗病的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植物的被动抗病性 | 第16-17页 |
·植物的主动抗病性 | 第17-18页 |
·生理生化物质与植物抗病性 | 第18-23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柑橘品种对溃疡病抗病性的比较 | 第25-3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实验试剂与常规溶液 | 第25-26页 |
·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病原菌的分离 | 第27页 |
·菌株的保存 | 第27页 |
·病原菌的鉴定 | 第27-28页 |
·接种实验 | 第28-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9-30页 |
·柑橘溃疡病的抗病性反应 | 第30-35页 |
4 讨论 | 第35-36页 |
·柑橘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35页 |
·供试柑橘品种对溃疡病的抗病性表现 | 第35-36页 |
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叶片微形态结构与溃疡病抗病性的关系 | 第37-4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仪器设备 | 第37页 |
·供试药剂 | 第3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气孔的观察 | 第37-38页 |
·叶片结构的观察 | 第38页 |
·气孔密度差异的验证 | 第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叶片微形态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叶片切片结构 | 第39-40页 |
·下表皮气孔形态 | 第40-42页 |
·通过气孔侵入的Xac生长量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4页 |
·叶片结构与溃疡病抗病性的关系 | 第43页 |
·叶片气孔与溃疡病抗病性的关系 | 第43-44页 |
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叶片内生化物质与溃疡病抗病性的关系 | 第45-5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供试材料 | 第45页 |
·供试药剂 | 第45页 |
·仪器设备 | 第4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5-48页 |
·材料的处理 | 第45-46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H_2O_2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MDA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46-48页 |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生化物质在健康叶片中的含量 | 第48-49页 |
·H_2O_2含量 | 第49-50页 |
·MDA含量 | 第50-51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51-52页 |
·抗氧化酶活性 | 第52-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5 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附录Ⅰ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