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选题依据 | 第15-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7-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21-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国内外土地整治规划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24-35页 |
·国内土地整治规划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土地整治规划体系的研究 | 第24-26页 |
·土地整治规划内容的研究 | 第26-28页 |
·规划制度方面的研究 | 第28页 |
·国外及台湾地区土地整治规划经验总结 | 第28-34页 |
·德国 | 第28-30页 |
·荷兰 | 第30-31页 |
·俄罗斯 | 第31-32页 |
·日本 | 第32-33页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3-34页 |
·土地整治规划研究趋势 | 第34-35页 |
第3章 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及统筹的理论基础 | 第35-46页 |
·土地整治规划的尺度及层次性 | 第35-38页 |
·土地整治的内涵 | 第35页 |
·土地整治规划 | 第35页 |
·土地整治系统 | 第35-36页 |
·土地整治规划尺度 | 第36页 |
·土地整治的层次性 | 第36-38页 |
·土地整治规划的系统论 | 第38-39页 |
·系统论概述 | 第38-39页 |
·土地整治规划不同尺度统筹协调系统观 | 第39页 |
·土地整治规划的控制论 | 第39-40页 |
·控制论的内涵 | 第39-40页 |
·土地整治规划逐层控制论 | 第40页 |
·土地整治规划的资源配置论 | 第40-43页 |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40-41页 |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 | 第41-42页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42页 |
·资源配置论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 | 第42-43页 |
·土地整治规划的统筹协调论 | 第43-46页 |
·地域分异理论 | 第43页 |
·城乡统筹理论 | 第43-44页 |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第44-45页 |
·人地协调理论 | 第45页 |
·区域统筹协调对土地整治规划的指导作用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功能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差异 | 第46-59页 |
·国内外土地整治发展 | 第46-49页 |
·国内土地整治发展情况 | 第46-47页 |
·国外成熟土地整治阶段借鉴 | 第47-49页 |
·土地整治的多功能性及其演变 | 第49-53页 |
·土地整治不同功能 | 第49-50页 |
·土地整治利益主体需求差异 | 第50-52页 |
·土地整治功能演变 | 第52-53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功能定位 | 第53-54页 |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功能定位 | 第53页 |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功能定位 | 第53-54页 |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功能定位 | 第54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差异分析 | 第54-59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差异分析 | 第54-55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任务差异分析 | 第55-56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内容的差异分析 | 第56-59页 |
第5章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统筹配置模式 | 第59-80页 |
·土地整治规划统筹协调原则 | 第59页 |
·土地整治规划统筹配置模式 | 第59-80页 |
·统筹配置模式构建思路 | 第59-60页 |
·统筹配置模式构成要素 | 第60-65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和内容的确定 | 第65-80页 |
第6章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统筹协调 | 第80-106页 |
·现行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80-81页 |
·规划指标单一,指标体系不完整 | 第80页 |
·规划指标设置雷同,层次差异不强 | 第80页 |
·规划指标确定的科学性不强,实施管理水平不高 | 第80-81页 |
·规划指标的权责不对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 第81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指标体系构建与衔接 | 第81-88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81-82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82-83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83-85页 |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衔接——以浙江省补充耕地指标分解为例 | 第85-88页 |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的逐层控制 | 第88-106页 |
·控制目标 | 第88-89页 |
·控制方法 | 第89-90页 |
·分解的原则 | 第90-91页 |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协调——以浙江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分解为例 | 第91-94页 |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协调——以嘉兴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分解为例 | 第94-98页 |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协调——以南湖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分解为例 | 第98-106页 |
第7章 土地整治规划空间管理统筹协调 | 第106-129页 |
·土地整治规划空间管理方法及特点 | 第106-107页 |
·“两轮”土地整治规划空间管理方法分析 | 第106页 |
·土地整治分区管理的重点 | 第106-107页 |
·当前土地整治分区的主要问题 | 第107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分区选择与空间衔接 | 第107-111页 |
·不同尺度土地整治分区选择 | 第107-108页 |
·不同土地整治分区的空间衔接 | 第108-111页 |
·土地整治规划空间衔接—以浙江省土地整治分区体系为例 | 第111-129页 |
·浙江省土地整治地域综合分区 | 第111-115页 |
·嘉兴市土地整治功能分区 | 第115-120页 |
·土地整治项目区与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的衔接 | 第120-129页 |
第8章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统筹协调 | 第129-139页 |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的问题 | 第129-132页 |
·自上而下的编制方式降低了规划整体协调和微观落实能力 | 第129-131页 |
·统筹协调各级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缺乏法律依据 | 第131-132页 |
·统筹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 第132-135页 |
·同步编制能提高多尺度规划的系统性和准确度 | 第132-134页 |
·多尺度土地整治规划同步编制技术路线 | 第134-135页 |
·健全规划法律保障体系 | 第135-139页 |
·国家层面:法律规范 | 第136页 |
·部门层面:行业规范 | 第136-137页 |
·地方层面:地方法规 | 第137-139页 |
第9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39-143页 |
·主要结论 | 第139-142页 |
·讨论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