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 ·丁苯橡胶 | 第14-18页 |
| ·偶联改性研究 | 第16-17页 |
| ·端基改性研究 | 第17-18页 |
| ·白炭黑 | 第18-25页 |
| ·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和特性 | 第19-20页 |
|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及其运用 | 第20-21页 |
| ·白炭黑的分散 | 第21-25页 |
| ·白炭黑增强橡胶的制备 | 第25-27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42页 |
| ·实验原料参数及其纯化处理 | 第30-31页 |
| ·引发剂的制备 | 第31-33页 |
| ·丁苯橡胶的合成 | 第33页 |
| ·丁苯橡胶接枝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3-36页 |
| ·传统干法工艺 | 第33-34页 |
| ·湿法工艺 | 第34-35页 |
| ·四氯化硅末端改性丁苯橡胶接枝白炭黑 | 第35-36页 |
| ·聚合反应装置 | 第36-37页 |
| ·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 ·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37页 |
|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 | 第37页 |
| ·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8-42页 |
| ·硫化前后橡胶填料分散网络结构测试 | 第38页 |
| ·门尼粘度测试 | 第38-39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9页 |
|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 第39页 |
| ·混练胶及硫化胶DSC测试 | 第39页 |
| ·混炼胶热重分析 | 第39-40页 |
| ·结合胶测试方法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76页 |
| ·白炭黑-SBR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2-55页 |
| ·溶聚丁苯橡胶的制备 | 第42-43页 |
| ·四氯化硅封端丁苯橡胶研究 | 第43-49页 |
| ·末端氯硅烷化丁苯聚合物-白炭黑复合体系的湿法共混制备 | 第49-55页 |
| ·不同制备工艺对白炭黑增强丁苯橡胶的性能影响 | 第55-63页 |
| ·硫化前后 RPA 测试 | 第55-59页 |
| ·透射电镜测试 | 第59页 |
| ·结合胶含量测试 | 第59-60页 |
|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 第60页 |
|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 第60-62页 |
| ·门尼粘度测试 | 第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分子量对白炭黑增强末端氯硅烷化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 | 第63-68页 |
| ·硫化前后 RPA 测试 | 第63-65页 |
| ·物理机械性能 | 第65-67页 |
| ·硫化胶 DMTA 测试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页 |
| ·二氧化硅与 SBR 比例对橡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68-74页 |
| ·硫化前后 RPA 测试 | 第69-71页 |
| ·物理机械性能 | 第71-72页 |
| ·硫化后 DMTA 测试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白炭黑种类对其增强末端氯硅烷化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4-86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