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矿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详细摘要 | 第7-9页 |
| Detailed Abstract | 第9-15页 |
| 1.绪论 | 第15-25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研究 | 第16-18页 |
| ·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理论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 2 近距离上煤层开采的影响 | 第25-33页 |
| ·上煤层开采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 第25-28页 |
| ·覆岩非充分垮落时围岩应力分布 | 第25-26页 |
| ·覆岩充分垮落时围岩应力分布 | 第26-27页 |
| ·上煤层开采底板损伤状态分析 | 第27-28页 |
| ·中兴矿上煤层开采对下煤层的影响分析 | 第28-32页 |
| ·中兴矿概况 | 第28页 |
| ·中兴矿极近距离煤层的判别 | 第28-29页 |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研究 | 第33-63页 |
| ·煤柱稳定性分析 | 第33-41页 |
| ·煤柱载荷分布 | 第33-34页 |
| ·塑性区煤柱范围 | 第34-41页 |
| ·近距离煤层塑性煤柱临界宽度确定 | 第41-42页 |
| ·中兴矿塑性煤柱临界宽度计算 | 第42页 |
| ·煤柱作用下底板岩层内的应力分布 | 第42-48页 |
| ·应力分布的理论分析 | 第42-43页 |
| ·煤柱下底板岩层应力分布数值模拟分析 | 第43-48页 |
| ·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 | 第48-51页 |
| ·非均匀应力状态下巷道支护体受力分析 | 第49-51页 |
| ·稳定煤柱下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确定 | 第51页 |
| ·中兴矿 2200 下工作面巷道布置方案 | 第51-60页 |
| ·方案设计 | 第51-52页 |
| ·巷道位置数值模拟分析 | 第52-57页 |
| ·方案选择 | 第57-58页 |
| ·现场实施及巷道变形监测 | 第58-60页 |
| ·1202 下工作面巷道布置 | 第60-62页 |
| ·巷道布置位置确定 | 第60页 |
| ·现场巷道变形监测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4 近距离煤层开采矿压相似模拟实验 | 第63-97页 |
| ·相似模拟实验内容 | 第63页 |
| ·模拟试验地质条件 | 第63-64页 |
| ·沿工作面走向模型实验 | 第64-89页 |
| ·测点布置 | 第64-65页 |
| ·数字标记点相关法 | 第65-71页 |
| ·上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 | 第71-82页 |
| ·下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 | 第82-87页 |
| ·实验结论 | 第87-89页 |
| ·沿工作面倾向模型实验 | 第89-95页 |
| ·测点布置 | 第89页 |
| ·上层煤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 | 第89-93页 |
| ·1202 下工作面回采矿压显现 | 第93-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5 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技术 | 第97-105页 |
| ·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 第97页 |
| ·回采巷道支护原则 | 第97-99页 |
| ·回采巷道围岩处于弹塑性稳定状态下的支护原则 | 第98页 |
| ·回采巷道围岩处于松动性状态下的支护原则 | 第98-99页 |
| ·破碎顶板的压力拱及支护特点 | 第99页 |
| ·中兴矿极近距离煤层支护的关键问题 | 第99-100页 |
| ·桁架锚杆技术在中兴矿应用数值模拟分析 | 第100-104页 |
| ·桁架锚杆对破碎顶板的支护作用 | 第100页 |
| ·支护方案与支护参数设计 | 第100-101页 |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101-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105-10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06-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3页 |
|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参加课题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