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 ·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 ·基于 SVPWM 控制的三相并网逆变器 | 第19-22页 | 
| ·基于 DPC-SVM 控制的三相并网逆变器 | 第22页 | 
| ·单相高可靠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 | 第22-26页 | 
| ·带非线性关键负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 第26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三相 SVPWM 控制并网逆变器的软启动控制方法 | 第28-37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启动冲击电流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 ·软启动控制方法 | 第31页 | 
| ·实验结果 | 第31-35页 | 
| ·无软启动控制 | 第32页 | 
| ·带软启动控制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数字控制无阻尼 LCL 滤波的三相 SVPWM 控制并网逆变器 | 第37-54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无阻尼 LCL 滤波三相 SVPWM 控制并网逆变器的离散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 ·系统设计步骤及实例 | 第39-42页 | 
| ·开关频率的选取 | 第40页 | 
| ·LCL 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 第40-41页 | 
| ·K1和 KPWM乘积的确定 | 第41页 | 
| ·PI 参数的稳定范围及选取 | 第41-42页 | 
| ·LCL 滤波器参数变化情况下的稳定性校核 | 第42页 | 
| ·三相 SVPWM 控制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方法 | 第42-44页 | 
| ·传统解耦控制方法 | 第42-43页 | 
| ·改进解耦控制方法 | 第43-44页 | 
| ·仿真研究 | 第44-49页 | 
| ·系统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 第44页 | 
| ·解耦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 | 第44-49页 | 
| ·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 ·系统稳定性的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 ·解耦控制方法的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改进 DPC-SVM 控制方法 | 第54-64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传统 DPC-SVM 控制方法 | 第54-55页 | 
| ·改进 DPC-SVM 控制方法 | 第55-56页 | 
| ·仿真结果 | 第56-60页 | 
| ·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单相高可靠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 | 第64-93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双极性调制高可靠并网逆变器 | 第64-70页 | 
| ·双降压半桥并网逆变器 | 第64-68页 | 
| ·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 | 第68-70页 | 
| ·单极性调制高可靠并网逆变器 | 第70-91页 | 
| ·单极性调制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 | 第71-75页 | 
| ·单极倍频调制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 | 第75-79页 | 
| ·双管双降压并网逆变器 | 第79-91页 | 
| ·高可靠并网逆变器的构成原则 | 第91页 | 
| ·各拓扑的比较分析 | 第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六章 带非线性关键负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 第93-102页 | 
| ·引言 | 第93页 | 
| ·非线性关键负载对进网电流的影响 | 第93-95页 | 
| ·所提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 第95-96页 | 
| ·并网模式 | 第95页 | 
| ·独立模式 | 第95-96页 | 
| ·滤波电感的选取 | 第96-97页 | 
| ·仿真结果 | 第97-99页 | 
| ·实验结果 | 第99-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2-103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