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空心Cu与CuS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探索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空心结构材料的制备 | 第11-12页 |
| ·超细铜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2-18页 |
| ·超细铜颗粒的制备 | 第13-18页 |
| ·超细铜颗粒的应用 | 第18页 |
| ·硫化铜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超细空心铜球的制备 | 第21-44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1-23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测试设备 | 第22-23页 |
| ·超细 Cu_2O 球形前驱体的制备 | 第23-34页 |
| ·实验过程 | 第23-24页 |
|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24-27页 |
| ·NaOH 溶液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27-30页 |
|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 第30-34页 |
| ·超细空心铜球的制备 | 第34-41页 |
|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 ·水合肼加入比例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烯丙基硫脲(ATU)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38-40页 |
| ·烯丙基硫脲(ATU)的加入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制备超细空心铜的机理探讨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硫化铜空心球的制备 | 第44-53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4-45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44-45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测试设备 | 第45页 |
| ·硫化铜空心球的制备 | 第45-50页 |
| ·实验过程 | 第45-46页 |
| ·不同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 ·不同环烷酸铜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不同油相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硫化铜空心球制备的机理研究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超细空心铜球及硫化铜球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3-60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3-54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53-54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测试设备 | 第54页 |
|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4-59页 |
| ·亚甲基蓝吸收曲线的测定 | 第54-55页 |
| ·亚甲基蓝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55页 |
| ·实验过程 | 第55-56页 |
| ·超细空心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6-58页 |
| ·空心硫化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