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异化及解决途径
中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技术异化概述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技术异化的概念 | 第12-17页 |
一、技术 | 第12-14页 |
二、技术异化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技术异化的主要特征 | 第17-20页 |
一、技术异化的多样性 | 第17页 |
二、技术异化的持续性 | 第17-18页 |
三、技术异化的普遍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技术异化的表现 | 第20-26页 |
第一节 自然方面: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社会方面:伦理道德的缺失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人本层面:人的主体地位丧失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技术异化的根源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技术自身的原因 | 第26页 |
第二节 导致技术异化的经济因素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导致技术异化的政治因素 | 第28页 |
第四节 导致技术异化的文化因素 | 第28-32页 |
第四章 解决技术异化的途径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完善技术评估机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积极推广绿色技术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健全合理的制度规范 | 第36-38页 |
第五节 实现技术人性化发展 | 第38-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