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含氢混合气的处理 | 第10-16页 |
| ·氢能简介 | 第10-12页 |
| ·含氢混合气的处理方式概况 | 第12-16页 |
| ·纳米结构氧化铜的制备 | 第16-19页 |
| ·氢还原氧化铜粉体研究 | 第19-23页 |
|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机理研究 | 第19-20页 |
|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 | 第20-23页 |
| ·真空条件下操作系统的建立 | 第23-26页 |
| ·本实验研究工作 | 第26-27页 |
| 2 铜基纳米花状结构氧化铜的制备与表征 | 第27-39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 ·铜板基体上纳米氧化铜的制备 | 第28-29页 |
|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 ·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样品表征 | 第29-30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9页 |
| ·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分析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1-36页 |
| ·表面化学成分分析 | 第36页 |
| ·铜球基体上纳米结构氧化铜的制备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3 氢气还原粉状氧化铜实验研究 | 第39-51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9页 |
| ·氧化铜粉体表征 | 第39-42页 |
| ·物相分析 | 第39-40页 |
| ·粒度分析 | 第40-41页 |
| ·形貌分析 | 第41-42页 |
| ·热重分析实验 | 第42-43页 |
| ·实验流程装置图 | 第42页 |
| ·实验过程简述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 ·热力学分析 | 第43-45页 |
| ·热重及差热曲线 | 第45页 |
| ·动力学研究 | 第45-49页 |
| ·铜粉SEM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真空下氧化脱氢实验研究 | 第51-62页 |
| ·氧化脱氢实验流程 | 第51-53页 |
| ·实验操作简述 | 第53-54页 |
| ·模拟实验安排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 ·除氢元件表面颜色变化 | 第55页 |
| ·铜板表面EDS分析 | 第55-56页 |
| ·流量计量 | 第56-57页 |
| ·除氢元件对床层入口压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脱氢效果比较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附录A 文丘里喷嘴测量流体流量的工作原理(理论推导)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