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十年感动中国之路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4页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1页
   ·研究综述第11-12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创新点与不足第12-14页
第2章 《感动中国》概述第14-19页
   ·《感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第14页
   ·《感动中国》的评价标准第14-15页
   ·《感动中国》人物精神的深层解读第15-17页
   ·《感动中国》与中华传统美德的适切性第17-19页
     ·《感动中国》与传统美德内容相匹配第17页
     ·榜样是良好的教育载体第17-19页
第3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涵义及当代价值第19-25页
   ·传统美德的涵义第19-21页
   ·传统美德的修养方法第21-22页
   ·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第22-25页
     ·有利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第22-23页
     ·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第23-24页
     ·有利于提高人们自身的道德素质第24页
     ·有利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第24-25页
第4章 《感动中国》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第25-36页
   ·倡导职业道德的时代性与历史继承性第25-27页
     ·部分从业者玩忽职守的现状第25-26页
     ·部分从业者职业精神淡化的原因第26页
     ·强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第26-27页
   ·艰苦奋斗精神的当代新发展第27-30页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第28页
     ·艰苦奋斗精神缺失的原因第28-29页
     ·艰苦奋斗精神的新时代内涵第29-30页
   ·个体仁爱到志愿者服务的转变第30-32页
     ·志愿者服务在近十年的发展第30-31页
     ·志愿者服务发展的原因第31页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保障机制第31-32页
   ·倡导感恩方式的多样化第32-36页
     ·感恩方式单一的现状第33页
     ·感恩方式缺少多样化的原因第33-34页
     ·弘扬私人感恩的同时注重感恩社会第34-36页
第5章 《感动中国》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供新途径第36-41页
   ·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遵循的原则第36-37页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36页
     ·古为今用,赋予时代特色第36页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第36-37页
   ·弘扬传统美德的新途径第37-41页
     ·为弘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37-38页
     ·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第38页
     ·利用现代新式载体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第38-39页
     ·注重人文关怀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制度霸权探析--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例
下一篇: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多重角色问题研究--基于吉林省北部地区A镇案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