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8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含氟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32页 |
·含氟整理剂研究的国内外概况 | 第19-20页 |
·含氟整理剂特性 | 第20-23页 |
·氟原子的特性 | 第20-22页 |
·氟和碳氢结构表面性能的差异 | 第22-23页 |
·含氟单体的合成方法 | 第23-26页 |
·含氟整理剂的种类 | 第26-28页 |
·纺织品的三防整理机理 | 第28-32页 |
·拒水拒油机理 | 第28-31页 |
·易去污整理的机理 | 第31-32页 |
·含氟整理剂的展望 | 第32页 |
·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 第32-43页 |
·抗菌整理剂产生的背景 | 第32-33页 |
·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国内发展状况 | 第33-35页 |
·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国外发展概况 | 第33-34页 |
·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国内发展概况 | 第34-35页 |
·抗菌纺织品的功能 | 第35-36页 |
·抗菌是医护用品的必须要求 | 第35-36页 |
·抗菌是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 | 第36页 |
·抗菌是对纤维本身性能的保护 | 第36页 |
·抗菌是加强食品卫生的重要措施 | 第36页 |
·抗菌机理 | 第36-38页 |
·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种类 | 第38-43页 |
·金属及金属盐类 | 第38页 |
·染料 | 第38页 |
·季铵盐类阳离子 | 第38-40页 |
·双胍衍生物 | 第40页 |
·乙内酰脲衍生物 | 第40-41页 |
·壳聚糖及衍生物 | 第41-42页 |
·锆络合物 | 第42页 |
·过氧化镁 | 第42页 |
·Triclosan | 第42-43页 |
·抗菌整理添加剂 | 第43页 |
·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展望 | 第43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43-48页 |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主要意义 | 第43-44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4-46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46-48页 |
第二章 含全氟烷基三防、抗菌多功能整理剂的功能单体的设计、合成及其表征 | 第48-70页 |
·引言 | 第48页 |
·含全氟烷基三防、抗菌多功能整理剂的设计思路 | 第48-53页 |
·丙烯酸酯拒水拒油单体设计和逆合成分析 | 第49-50页 |
·丙烯酸酯抗菌单体设计和逆合成分析 | 第50-52页 |
·丙烯酸酯可交联单体设计和逆合成分析 | 第52-53页 |
·辅助性单体筛选 | 第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主要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 第53-55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55页 |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55页 |
·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 第55页 |
·元素分析的测定 | 第55页 |
·质谱的测定 | 第55页 |
·熔点的测定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8页 |
·含氟丙烯酸酯拒水拒油化合物 a 的合成路线 | 第55-59页 |
·化合物 1 的合成 | 第56-57页 |
·化合物 2 的合成 | 第57-59页 |
·化合物 a 的合成 | 第59页 |
·可交联化合物 c 的合成路线 | 第59-62页 |
·化合物 3 的合成 | 第60-61页 |
·单体 4 的合成 | 第61页 |
·化合物 c 的合成 | 第61-62页 |
·丙烯酯抗菌单体 d1 和 d2 的合成 | 第62-68页 |
·化合物 5 的合成 | 第63-66页 |
·化合物 6 的合成 | 第66-67页 |
·化合物 d1 的合成 | 第67页 |
·化合物 d2 的合成 | 第67-68页 |
·辅助单体 b 的合成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三章 含全氟烷基、抗菌多功能整理剂乳液聚合及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 | 第70-108页 |
·引言 | 第70页 |
·实验部分 | 第70-75页 |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 第70-72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72-75页 |
·双键转化率的测定:碘值法 | 第72页 |
·粘度的测定 | 第72页 |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72页 |
·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 第72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测试 | 第72页 |
·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测定 | 第72-73页 |
·高分子乳液的粒径测试及其分布测定 | 第73页 |
·拒水测试 | 第73页 |
·拒油测试 | 第73-74页 |
·易去污性能测试 | 第74页 |
·抗菌测试方法 | 第74-75页 |
·织物耐水洗性测试 | 第75页 |
·整理织物物理性能测试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106页 |
·PFAC1 和 PFAC2 合成工艺 | 第75-76页 |
·聚合方法选择 | 第76页 |
·乳化剂的影响 | 第76-77页 |
·引发剂的影响 | 第77-8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81页 |
·单体配比的影响 | 第81-82页 |
·PFAC1 和 PFAC2 性能初步测试 | 第82-83页 |
·PFAC1 与 PFAC2 抗菌初步测试 | 第82-83页 |
·PFAC1 与 PFAC2 拒水拒油初步测试 | 第83页 |
·PFAC2 表征 | 第83-88页 |
·PFAC2 红外谱图表征 | 第84-85页 |
·PFAC2 的~(19)F NMR 谱图 | 第85页 |
·PFAC2 乳液粒子尺寸表征 | 第85-86页 |
·PFAC2 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86页 |
·PFAC2 的 DSC 图 | 第86-87页 |
·PFAC2 的聚合机理探讨 | 第87-88页 |
·PFAC2 整理工艺的优化 | 第88-89页 |
·整理剂 PFAC2 与 2D 树脂同浴研究 | 第89-94页 |
·整理剂 PFAC2 与柔软剂同浴研究 | 第94-99页 |
·整理剂 PFAC2 与软片的配伍性研究 | 第94-97页 |
·整理剂 PFAC2 与与硅油柔软剂的配伍性研究 | 第97-99页 |
·整理织物物理性能的测试 | 第99-100页 |
·整理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及其耐洗性测试 | 第100-103页 |
·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及其耐洗性测试 | 第103页 |
·整理织物的易去污测试 | 第103-105页 |
·PFAC2 在织物上耐洗性机理研究 | 第105页 |
·整理织物的接触角测试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四章 含短氟链聚醚二元醇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 第108-121页 |
·引言 | 第108-110页 |
·含短氟链抗菌多功能整理剂的设计思路 | 第110-112页 |
·实验部分 | 第112-113页 |
·主要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 第112-113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113页 |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113页 |
·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 第113页 |
·元素分析的测定 | 第113页 |
·质谱的测定 | 第113页 |
·PFOX 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试 | 第11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20页 |
·聚醚二元醇 PFOX 的合成分析 | 第113-114页 |
·PFOX 的设计与合成 | 第114-120页 |
·化合物 1 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5-116页 |
·氟代环氧丁烷 FOX 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6-117页 |
·含氟聚醚 PFOX 的制备 | 第117页 |
·含氟聚醚 PFOX 的制备反应机理 | 第117-118页 |
·PFOX 的1H NMR 和~(19)F NMR 表征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含短氟链聚氨酯多功能整理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 第121-153页 |
·引言 | 第121页 |
·目标产物 POLYMER1 的设计思路 | 第121-123页 |
·目标产物 POLYMER2 的设计思路 | 第123-124页 |
·实验部分 | 第124-129页 |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 第124-125页 |
·整理配方和工艺 | 第125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125-129页 |
·NCO 含量测试 | 第125-126页 |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126页 |
·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 第126页 |
·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测定 | 第126页 |
·高分子乳液的粒径测试及其分布测定 | 第126-127页 |
·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化学组成 XPS 测试 | 第127页 |
·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测试 | 第127页 |
·拒水测试 | 第127页 |
·拒油测试 | 第127-128页 |
·抗菌测试方法 | 第128页 |
·织物耐水洗性测试 | 第128页 |
·整理织物物理性能测试 | 第128-1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51页 |
·含短氟链抗菌多功能整理剂 Polymer 1 制备 | 第129-130页 |
·Polymer1 的表征 | 第130-132页 |
·Polymer 1 的红外谱图表征 | 第130-131页 |
·Polymer 1 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131-132页 |
·Polymer 1 的乳化及其乳化粒子尺寸及其分布 | 第132页 |
·含短氟链抗菌多功能整理剂 Polymer 2 制备 | 第132-134页 |
·Polymer 2 的表征 | 第134-136页 |
·Polymer 2 的红外谱图表征 | 第134-135页 |
·Polymer 2 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135页 |
·Polymer 2 的乳化及其乳化粒子尺寸及其分布 | 第135-136页 |
·拒水效果测试 | 第136-137页 |
·拒油效果测试 | 第137-138页 |
·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测试 | 第138-139页 |
·含短氟链多功能整理剂 Polymer 2 整理的工艺研究 | 第139-143页 |
·Polymer 2 用量对拒水拒油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焙烘温度对拒水拒油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141-143页 |
·整理浴 pH 值对拒水拒油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143页 |
·Polymer 2 与纯棉织物作用的机理 | 第143-144页 |
·整理织物的 SEM 图 | 第144-145页 |
·整理织物的 AFM 图 | 第145-147页 |
·整理织物的 XPS 分析 | 第147-148页 |
·Polymer 2 整理剂与含长氟碳链整理的协同作用 | 第148-149页 |
·Polymer 2 乳液稳定性测试 | 第149-151页 |
·Polymer 2 贮存稳定性测试 | 第149-151页 |
·Polymer 2 耐剪切应力的稳定性测试 | 第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3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5-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附件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