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 研究成果论文多、专著少 | 第13-14页 |
2. 研究时间短、相对集中 | 第14页 |
3. 研究学科交叉、方法相对单一 | 第14-15页 |
4.研究内容广泛、系统性不强 | 第15-17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环境概述 | 第20-30页 |
(一) 概念阐释 | 第20-22页 |
1. 环境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3.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环境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二)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22-26页 |
1.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2. 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24-26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环境的特征 | 第26-28页 |
1. 广泛性 | 第26-27页 |
2. 开放性 | 第27页 |
3. 复杂性 | 第27-28页 |
(四) 大众传媒环境作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第28-30页 |
二、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环境的现状分析 | 第30-47页 |
(一) 当代青少年的群体特征 | 第30-33页 |
1. 当代青少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 第30-31页 |
2. 当代青少年群体的主要思想特点 | 第31-33页 |
(二) 当前大众传媒的特质 | 第33-36页 |
1. 传播主体多元化与传播信息的多源性 | 第33页 |
2. 信息传播即时化,交互性增强 | 第33-34页 |
3. 媚俗化倾向严重,商业气息浓厚 | 第34-35页 |
4. 受众小群体化,大众传媒定位目标细分化 | 第35页 |
5. 大众传媒集团化、产业化改革迅速推进 | 第35-36页 |
(三) 当代青少年接触大众传媒的现状分析 | 第36-40页 |
1. 媒介接触 | 第36-37页 |
2. 接触动机 | 第37页 |
3. 媒介认知 | 第37-40页 |
(四) 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40-47页 |
1. 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 | 第40-42页 |
2. 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42-47页 |
三、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环境优化的对策 | 第47-68页 |
(一) 坚持有章可循,加强制度建设 | 第47-52页 |
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2. 给予政策、资金倾斜,防止大众传媒贪婪逐利 | 第48-50页 |
3. 设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 第50页 |
4. 设立媒介监管机制,消除信息污染 | 第50-51页 |
5. 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 第51-52页 |
(二) 坚持思想先导,构建新的观念体系 | 第52-54页 |
1. 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对青少年大众传媒环境优化的价值认同 | 第52页 |
2. 凸显教化功能,重视大众传媒的主旋律教育 | 第52-53页 |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大众传媒的价值取向 | 第53-54页 |
(三) 坚持内修为先,增强大众传媒内功 | 第54-58页 |
1. 完善大众传媒的内部管理制度 | 第54-55页 |
2. 增强大众传媒的自律功能 | 第55-56页 |
3. 促使大众传媒的商业职能与教育职能分离 | 第56-57页 |
4. 提升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 第57-58页 |
(四) 坚持科学发展,发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 | 第58-61页 |
1. 设立青少年大众传媒载体研究机构 | 第58页 |
2. 坚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 第58-59页 |
3. 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开发,深化校园媒体建设 | 第59-61页 |
(五)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 第61-65页 |
1.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教育 | 第62页 |
2. 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 第62-64页 |
3. 加强普通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 第64-65页 |
(六) 坚持联动,形成推进大众传媒环境优化的合力 | 第65-68页 |
1. 发挥环境间的制约与促进作用,促进传媒环境可持续发展 | 第65页 |
2. 借鉴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理论研究 | 第65-66页 |
3. 创新实践,探索科学的优化模式 | 第66-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