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主要文献资料及其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方法与创新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的历史渊源 | 第13-20页 |
第一节 中国早期宪政思潮对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的影响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国外宪政理论与实践对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的影响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36页 |
第一节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29页 |
第二节 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36页 |
第三章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比较分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孙中山、毛泽东的政体理论比较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孙中山、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比较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孙中山、毛泽东的自由观平等观比较 | 第38-40页 |
第四节、孙中山、毛泽东的法制思想比较 | 第40-41页 |
第五节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实践的比较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的启示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须结合中国的国情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实施宪政,以法制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6-47页 |
第四节 继承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精华,与时俱进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