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权方法的白象山矿床三维成矿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第2章 地质背景 | 第17-26页 |
·钟姑矿田地质特征 | 第17-21页 |
·区域地层 | 第17页 |
·区域构造 | 第17-20页 |
·岩浆岩 | 第20页 |
·铁矿成矿的基本规律 | 第20页 |
·矿床成因模式 | 第20-21页 |
·白象山铁矿床地质特征 | 第21-25页 |
·地层 | 第21-23页 |
·构造 | 第23-24页 |
·岩浆岩 | 第24-25页 |
·矿体特征 | 第25-26页 |
第3章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 第26-37页 |
·白象山地质数据库构建 | 第27-28页 |
·地质界线三维解译 | 第28-30页 |
·断层信息三维解译 | 第28页 |
·地层、岩体界限三维解译 | 第28-29页 |
·矿体界限三维解译 | 第29-30页 |
·三维实体模型构建 | 第30-35页 |
·地层、岩体三维建模 | 第30-33页 |
·断层建模 | 第33-34页 |
·矿体三维建模 | 第34-35页 |
·三维块体模型构建 | 第35-37页 |
第4章 三维空间分析 | 第37-46页 |
·地质体三维缓冲区分析 | 第37-40页 |
·三维带符号的欧氏距离变换方法 | 第38-39页 |
·三维缓冲区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地质体三维形态分析 | 第40-46页 |
·数学形态学分析 | 第40-44页 |
·切平面法向量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成矿预测 | 第46-57页 |
·证据权重法 | 第46页 |
·数学模型 | 第46-48页 |
·预测步骤 | 第48-49页 |
·预测过程 | 第49-55页 |
·矿化空间 | 第49-50页 |
·三维控矿信息 | 第50-55页 |
·预测结果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