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一)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四、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二) 收集资料、查询信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实践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 第12-15页 |
一、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 | 第12-13页 |
二、价值观的革命 | 第13页 |
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 | 第13页 |
四、把生态文明列入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3页 |
五、人类社会活动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转向以文化活动为主 | 第13-14页 |
六、生态时间的把握 | 第14页 |
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 第14页 |
八、把追求知识、智慧和环境质量看作是人生的目的 | 第14-15页 |
九、社会的民主的绿化 | 第15页 |
十、促进整个人类的平等合作关系 | 第15页 |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7-19页 |
一、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第19-33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 | 第19-22页 |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 第19-20页 |
二、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 第22-26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分析 | 第22-23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道德观 | 第23-25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观的树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内容 | 第26-33页 |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然性 | 第26-28页 |
二、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 | 第28-30页 |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实现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构建 | 第33-37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系统性与构建 | 第33-34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人文性与构建 | 第34-35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动态性与构建 | 第35-36页 |
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构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 | 第37-40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生态功能 | 第37页 |
二、培育生态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生态功能的最终目标 | 第37-38页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 第38-40页 |
第三节 高校教育生态和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40-44页 |
一、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提出 | 第40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三、实现高校生态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措施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