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棉花枯萎病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棉花枯萎病的分布与危害 | 第12-13页 |
| ·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以及枯萎病的症状类型 | 第13-14页 |
| ·棉花枯萎病的致病机理 | 第14-15页 |
| ·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机理 | 第15-16页 |
| ·棉花抗枯萎病性状遗传规律 | 第16页 |
| ·棉花分子标记的研究 | 第16-18页 |
| ·棉花分子标记类型 | 第17-18页 |
| ·棉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18-20页 |
| ·海陆种间遗传连锁图谱 | 第18-19页 |
| ·陆地棉种内遗传连锁图谱 | 第19页 |
| ·海岛棉种内遗传连锁图谱 | 第19-20页 |
| ·棉花QTL定位研究 | 第20-22页 |
| ·QTL定位原理 | 第20页 |
| ·QTL定位的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 ·棉花主要性状QTL定位 | 第21-22页 |
| ·新疆海岛棉育种现状以及抗病育种展望 | 第22-23页 |
| ·育种现状 | 第22-23页 |
| ·抗病育种展望 | 第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 第2章 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分析 | 第25-34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 ·田间性状表现 | 第26-27页 |
| ·海岛棉枯萎病病害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海岛棉枯萎病病害对产量指标性状的影响 | 第28页 |
| ·海岛棉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28-30页 |
| ·海岛棍各指标遗传力分析以及预期遗传进展 | 第30-31页 |
| ·讨论 | 第31-32页 |
| ·海岛棉抗枯萎病性能力 | 第31页 |
| ·海岛棉抗枯萎病性遗传力 | 第31页 |
| ·海岛棉抗病性与产量的关系 | 第31-32页 |
| ·海岛棉抗枯萎病性育种的选择策略 | 第32页 |
| ·结论 | 第32-34页 |
| 第3章 海海杂交枯萎病遗传图谱的加密 | 第34-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40页 |
| ·试验材料 | 第34-35页 |
| ·试验方法 | 第35-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 ·杂交亲本抗病性分析 | 第40页 |
|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40-47页 |
| ·讨论 | 第47-50页 |
| ·遗传图谱构建中标记的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 ·偏分离对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50页 |
| ·标记类型和多态性引物筛选标准对连锁图谱构建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第4章 遗传图谱加密效果的应用-QTL的重定位 | 第52-62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 ·海岛棉枯萎病基因间遗传连锁分析的验证BSA法 | 第55-57页 |
| ·抗、感基因池的建立 | 第56页 |
| ·抗、感池多态性引物筛选 | 第56-57页 |
| ·遗传的连锁分析 | 第57页 |
| ·讨论 | 第57-60页 |
| ·定位结果比较 | 第57-58页 |
| ·QTL定位的影响因素 | 第58-60页 |
| ·QTL定位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第5章 全文结论 | 第62-64页 |
| 附录 | 第64-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