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AOC和ipt基因转录融合转化热研5号柱花草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1 前言第11-23页
   ·土壤盐渍化第11页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第11-13页
     ·Na~+毒害第11-12页
     ·吸水困难第12页
     ·生理紊乱第12-13页
   ·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第13-14页
     ·耐盐机理的研究第13-14页
       ·离子调节机制第13页
       ·渗透调节机制第13-14页
   ·牧草耐盐性研究第14-17页
     ·牧草耐盐生理生化研究第14-15页
       ·盐胁迫对牧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4页
       ·盐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14-15页
       ·盐胁迫对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15页
     ·牧草的耐盐性选育第15-17页
       ·杂交育种第16页
       ·耐盐牧草品种筛选第16页
       ·牧草的分子育种第16-17页
   ·柱花草研究进展第17-19页
     ·柱花草的生物学特征第17页
     ·柱花草的用途第17-18页
     ·柱花草组织培养研究第18-19页
     ·转基因技术在柱花草上的应用第19页
   ·AOC-ipt基因转录融合转化热研5号转化草第19-21页
     ·AOC基因第19-20页
     ·ipt基因第20页
     ·GUS基因第20-21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1-22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3-34页
   ·材料和试剂第23-24页
     ·菌株和载体第23页
     ·植物材料第23页
     ·生化试剂第23页
     ·本实验所用引物第23页
     ·培养基第23-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34页
     ·菌液制备第24-25页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24页
       ·转化农杆菌第24-25页
       ·阳性克隆筛选与鉴定第25页
       ·PCR体系和反应条件第25页
     ·热研5号柱花草无菌苗的培养第25-26页
     ·柱花草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第26-27页
       ·最佳外植体的确定第26页
       ·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确定第26页
       ·芽分化与生根培养基第26-27页
     ·农杆菌介导柱花草子叶转化的因子优化第27-29页
       ·农杆菌介导柱花草子叶转化方法第27页
       ·潮霉素有效浓度的筛选试验第27页
       ·羧苄青霉素钠对子叶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第27页
       ·菌种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27页
       ·农杆菌菌液浓度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27-28页
       ·浸染时间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28页
       ·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28页
       ·共培养温度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28页
       ·共培养时间对基因转化影响第28页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28-29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29-30页
       ·柱花草基因组DNA的快速微量提取法第29页
       ·PCR检测第29页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9-30页
       ·回收产物与T-Vector连接第30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0页
       ·转化大肠杆菌第30页
       ·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第30页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第30-33页
       ·转基因阳性柱花草植株的RNA提取方法第30-32页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32页
       ·反转录产物的检测第32-33页
       ·PCR扩增目的基因第33页
     ·炼苗与移栽第33-34页
       ·炼苗方法的比较第33页
       ·不同移栽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第33页
       ·不同时期组培苗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第33页
       ·移栽后幼苗不同管理方法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52页
   ·柱花草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第34-36页
     ·最佳外植体的确定第34-35页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第35-36页
   ·农杆菌介导柱花草子叶转化的因子优化第36-43页
     ·潮霉素有效浓度的筛选第36-38页
     ·羧苄青霉素对子叶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第38页
     ·农杆菌菌种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38-39页
     ·农杆菌菌液浓度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39-40页
     ·农杆菌浸染时间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40-41页
     ·乙酰丁香酮(AS)对转化率的影响第41页
     ·共培养温度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41-42页
     ·共培养时间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42页
     ·pVKH-AOC-ipt-pA转化柱化草第42-43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3-52页
     ·转基因热研5号柱花草PCR检测第43-46页
     ·目的基因序列blast分析第46-47页
     ·转基因热研5号柱花草RT-PCR检测第47-49页
       ·热研5号柱花草RNA提取第47-48页
       ·反转录cDNA的质量检测第48-49页
       ·反转录产物的目的片段检测第49页
   ·炼苗与移栽第49-52页
     ·炼苗方法的比较第49页
     ·移栽基质的选择第49-50页
     ·组培苗培养时间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第50-51页
     ·移栽后幼苗的管理对成活率的影响第51-52页
4 讨论第52-57页
   ·热研5号柱花草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第52-53页
     ·热研5号柱花草最佳外植体选择第52页
     ·热研5号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选择第52-53页
   ·农杆菌介导柱花草子叶转化的因子优化第53-55页
     ·基因转化中的抗生素选择第53-54页
     ·农杆菌菌种、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54页
     ·乙酰丁香酮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54-55页
     ·共培养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第55页
   ·热研5号柱花草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与鉴定第55-56页
   ·柱花草组培苗的移栽第56-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1第64-65页
附录2 缩写词表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薯体胚诱导及生理生化和蛋白质调控初步研究
下一篇:木薯组培苗贮藏根形成及淀粉积累的酶学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