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绪论第11-35页
 一、问题的缘起与意义第11-17页
  (一) 问题的缘起第11-16页
  (二) 研究意义第16-17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三、相关文献综述第18-32页
  (一) 印度高等教育的研究现状第18-25页
  (二) 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现状第25-28页
  (三)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现状第28-31页
  (四)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第31-32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2-33页
  (一) 研究思路第32页
  (二) 研究方法第32-33页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33-35页
  (一) 研究重点第33页
  (二) 研究难点第33页
  (三) 研究创新点第33-35页
第一章 隐性到显性: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35-69页
 一、宗教特性:近代以前印度教育的发展及演进第35-38页
  (一) 古代印度的教育第35-37页
  (二) 中世纪印度的教育第37-38页
 二、宗教性到世俗性:近代殖民地时期的印度教育第38-39页
 三、隐性到显性: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第39-54页
  (一) 萌芽时期:殖民地时期印度的工程技术教育第40-42页
  (二) 初步发展阶段: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工程技术教育第42-48页
  (三) 完善阶段:80年代末以来的工程技术教育第48-54页
 四、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第54-67页
  (一) 层级分明:印度工程技术教育机构的类型第55-61页
  (二)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规模第61-65页
  (三)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质量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二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特征第69-115页
 一、工程技术教育的国家性第69-71页
 二、工程技术教育机构的多样性第71-79页
  (一)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行第71-77页
  (二) 学位教育与学历教育共存第77-79页
 三、工程技术教育管理结构的分权性第79-91页
  (一) 政治体制的民主分权性第79-81页
  (二) 工程技术教育的独特管理体制第81-91页
 四、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性第91-113页
  (一) 严苛的招生选拔制度第91-95页
  (二) 多元的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第95-109页
  (三) 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化第109-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三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15-141页
 一、工程技术教育教育的失衡性发展第115-119页
  (一) 工程技术教育质量两级分化严重第115-116页
  (二) 学位结构不平衡第116-119页
  (三) 教育机构地区性分布数量的不平衡第119页
 二、工程技术教育系统师资整体性紧缺第119-126页
  (一) 孟买理工学院师资情况第121-122页
  (二) 苏拉特国立技术学院师资情况第122-123页
  (三) 麦力普技术学院师资情况第123-126页
 三、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第126-134页
  (一) 高等教育附属制在印度产生的背景第126-129页
  (二) 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发展第129-131页
  (三) 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现状第131-132页
  (四) 工程技术教育领域附属制所带来的影响第132-134页
 四、工程技术教育领域失业与人才外流问题严重第134-140页
  (一) 工程技术教育领域毕业生就业状况第134-139页
  (二) 人才外流情况第139-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四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第141-175页
 一、国家因素:内驱动力第143-159页
  (一) 国家因素对工程技术教育的影响第143-146页
  (二) 政府的调控第146-155页
  (三) 政策的引导第155-159页
 二、市场因素:显性动力第159-164页
  (一) 私立工程技术教育与市场关系密切第160-162页
  (二) 私立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市场供求因素第162-164页
 三、高等教育系统:隐性动力第164-170页
  (一) 高等教育系统与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第165-167页
  (二) 普通高等教育对专业高等教育的影响第167-170页
 四、国家、市场与高教系统三者形成的动力机制第170-174页
  (一) 国家、市场与高教系统学术三角第170-173页
  (二) 三重螺旋模型中的国家、市场与高教系统第173-174页
 本章小结第174-175页
第五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第175-191页
 一、建立多元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第175-179页
 二、寻求全面的教育政策支持第179-181页
 三、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第181-183页
 四、建设合理有序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第183-184页
 五、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第184-185页
 六、引入分权式民主化管理体制第185-187页
 七、私立教育与公立教育的并行第187-188页
 八、促进国家、市场与高等教育系统三螺旋的共同上升第188-191页
结语第191-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7页
附录第207-219页
后记第219-221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课题第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风险及防范研究
下一篇:英国卡梅伦联合政府对欧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