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适应湿热气候的广州竹筒屋空间模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25页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0-12页
     ·地域建筑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民居研究的概况第11页
     ·湿热地区及其气候相近地区的范围与概况第11-12页
   ·研究对象第12-14页
     ·广州竹筒屋第12-14页
     ·空间模型的气候适应性第14页
   ·相关研究状况第14-23页
     ·适应湿热地区气候的民居研究第15-18页
     ·结合气候特征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第18-20页
     ·建筑环境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第20-22页
     ·前人研究的总结与不足第22-23页
   ·研究框架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案例实测分析第25-49页
   ·西关大屋实测分析第25-33页
     ·区位及功能概况第25-27页
     ·通风实测第27-30页
     ·温度实测第30-32页
     ·采光实测第32页
     ·小结第32-33页
   ·竹筒屋实测分析第33-48页
     ·区位及功能概况第33-34页
     ·通风实测第34-37页
     ·温度实测第37-38页
     ·采光实测第38-39页
     ·通风模拟分析第39-47页
     ·小结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空间模型分析一——竹筒屋的空间类型第49-66页
   ·空间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空间模型的组合分类第51-52页
   ·空间组合类型的通风比较第52-64页
     ·单天井式第53-55页
     ·双天井式第55-58页
     ·双通道式第58-60页
     ·错位走道式第60-62页
     ·半隔断式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空间模型分析二——竹筒屋的空间构成要素第66-111页
   ·空间模型要素第66-67页
   ·天井尺度变化与模拟分析第67-94页
     ·热环境模拟分析第67-71页
     ·风环境模拟分析第71-90页
     ·光环境模拟分析第90-92页
     ·天井模拟分析小结第92-94页
   ·开口变化与模拟分析第94-102页
     ·热环境模拟分析第94-96页
     ·风环境模拟分析第96-100页
     ·光环境模拟分析第100-101页
     ·开口模拟分析小结第101-102页
   ·走道尺度变化与模拟分析第102-109页
     ·走道进深尺度变化与通风模拟第102-107页
     ·走道宽度尺度变化与通风模拟第107-108页
     ·走道模拟分析小结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五章 空间模型的扩展应用第111-134页
   ·中庭式办公楼案例分析第112-123页
     ·珠江电厂办公楼案例介绍及模型建立第112-113页
     ·热环境模拟第113-115页
     ·风环境模拟第115-122页
     ·光环境模拟第122-123页
   ·中庭尺度调整与模拟第123-133页
     ·模型建立第123-124页
     ·热环境模拟第124-126页
     ·风环境模拟第126-132页
     ·光环境模拟第132-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4-137页
   ·结论第134-136页
     ·竹筒屋通风的主导要素第134页
     ·竹筒屋空间模型的气候适应性第134-135页
     ·中庭空间尺度扩展的可行性第135-136页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36-137页
附录 1 实测介绍及数据整理第137-147页
 1 实测准备工作第137-138页
 2 西关大屋实测数据第138-143页
 3 竹筒屋实测数据第143-147页
附录 2 模拟软件及方法介绍第147-153页
 1. Ecotect 软件简介及模拟条件设置第147-150页
 2. Fluent 软件简介及模拟条件设置第150-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5-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附件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响室法测量常用扩散构造的随机入射散射系数
下一篇: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