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30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 二、文献评述与本文的立场 | 第13-30页 |
| 1. 经济学有关金融危机及南海泡沫事件的研究 | 第13-19页 |
| 2. 社会学有关金融危机和南海泡沫的研究以及可借用的理论 | 第19-23页 |
| 3. 南海泡沫事件的概况 | 第23-26页 |
| 4.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设 | 第26-30页 |
| 第二章 南海计划的启动:多重动机与文化背景 | 第30-46页 |
| 一、金融行动者:多重动机 | 第31-41页 |
| 1. 政府官员 | 第31-35页 |
| 2. 金融机构高层 | 第35-38页 |
| 3. 大众投资者 | 第38-41页 |
| 二、动机的形成:网络、制度与文化的共同塑造 | 第41-44页 |
| 三、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金融机构的行动网络:强关系与弱嵌入 | 第46-64页 |
| 一、网络的建构:代表伦敦寡头的南海董事会 | 第46-52页 |
| 二、强关系的效率:南海计划的通过与股票发行 | 第52-58页 |
| 1. 南海计划的通过:上层政治网络的调用 | 第52-55页 |
| 2. 股票发行:政治与金融精英的网络支持 | 第55-58页 |
| 三、弱嵌入的优势:泡沫崩溃中的英格兰银行和南海公司 | 第58-62页 |
| 四、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泡沫中的大众投资者:制度保证与网络关系 | 第64-76页 |
| 一、大众投资者的构成与交易的制度保障 | 第64-67页 |
| 二、大众投资者行动中的网络作用——以Hoare的私人银行与他的客户为例 | 第67-74页 |
| 三、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结论: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 第76-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