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论 楚歌研究 | 第7-54页 |
第一节 先秦楚歌标准之判定与数量之考辨 | 第7-23页 |
第二节 先秦非楚歌的“兮”字句歌诗考论 | 第23-28页 |
第三节 汉代楚歌之流变以及标准之判定 | 第28-35页 |
第四节 楚歌、楚辞文体不同 | 第35-40页 |
第五节 楚歌、楚辞之再区分 | 第40-50页 |
第六节 对今人界定的“骚体”文学概念之辨析 | 第50-54页 |
第二论《归去来兮辞》及其北宋和辞之研究 | 第54-114页 |
第一节 屈陶比较论 | 第54-64页 |
第二节 从陶渊明归隐前后对“人生苦短”的思考论其对屈原的发展 | 第64-71页 |
第三节 论《归去来兮辞》和楚辞的关系 | 第71-79页 |
第四节 北宋《归去来兮辞》和辞概述 | 第79-88页 |
第五节 《归去来兮辞》和辞与北宋党争之关系 | 第88-97页 |
第六节 苏轼能掀起北宋陶渊明接受史高潮的原因探析——论北宋社会思想的发展对陶渊明接受的影响 | 第97-108页 |
第七节 从《归去来兮辞》的北宋和辞论北宋人对屈、陶人格的继承和发展 | 第108-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第一论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第二论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后记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