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东方城市设计思想及其现代应用研究--以襄阳市庞公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7页
   ·课题的提出第9-10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对象界定及内容第11-12页
   ·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第12-14页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人居环境科学第14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15-17页
2 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现代城市设计的特点第17-27页
   ·城市设计的概念第17-23页
     ·城市设计的定义第17-20页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作用第20-21页
     ·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第21-22页
     ·城市设计的原则第22-23页
   ·现代城市设计的特点第23-25页
     ·国外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第23-24页
     ·我国现行城市设计的特点第24-25页
   ·当前城市设计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趋势第25-27页
     ·城市设计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26页
     ·城市设计编制研究的趋势第26-27页
3 东方城市设计释义第27-61页
   ·东方城市设计提出的时代背景第27-30页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第27-28页
     ·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地域文化的缺失第28页
     ·城市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第28-29页
     ·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第29-30页
   ·东方城市的文化根基第30-36页
     ·儒家与道家思想第30-31页
     ·典章制度第31-33页
     ·风水学的影响第33页
     ·宗教影响第33-36页
   ·东方城市设计的基本内涵第36-42页
     ·“人杰地灵”的营造智慧第36-38页
     ·山水城市的创造第38-40页
     ·城市设计与人的教化第40页
     ·繁荣城市生活与山水、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第40-41页
     ·地方营造传统第41-42页
   ·东方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第42-56页
     ·自然第42-44页
     ·轴线第44-46页
     ·骨架第46-47页
     ·标志第47-48页
     ·群域第48-50页
     ·边界第50-52页
     ·基底第52页
     ·景致第52-56页
   ·东方城市设计的整体意义第56-57页
     ·以史为镜,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现代启示第56页
     ·开创当代中国城市设计新的“黄金时代”第56-57页
   ·东方城市设计与现代城市设计的关系第57-58页
   ·东方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第58-61页
     ·立足与地域文化,加强对中国地方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的研究第58页
     ·发掘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方法、规律,运用于实践第58-61页
4 东方城市设计的案例分析——襄阳城市设计的历史经验第61-79页
   ·襄阳的区位与形胜第61-64页
     ·襄阳的地理位置第61-62页
     ·襄阳的形胜第62-64页
   ·襄阳城市形态的历史生成过程第64-70页
     ·历史沿革第64-65页
     ·襄阳城市变迁第65-68页
     ·襄阳古城空间形态特征第68-69页
     ·影响古城的发展因素第69-70页
   ·襄阳城市设计对山水环境的利用第70-72页
     ·城市选址与山水环境第70-71页
     ·城市轴线与山水环境第71-72页
     ·城市整体朝向与山水环境第72页
   ·襄阳城市设计重要标志的选择第72-75页
   ·襄阳城市设计的景观格局第75页
   ·襄阳历史城市整体空间艺术构架特点第75-77页
     ·汇通山泽之气、彰显山川之秀第75-76页
     ·彰护名人之迹、标竖伟杰之构第76页
     ·明立功能之区、完备基础设施第76-77页
   ·襄阳城市设计的尺度研究第77-79页
5 襄阳市庞公新区城市设计研究第79-91页
   ·庞公新区的定位第79-80页
   ·庞公新区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第80页
   ·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分析第80-82页
   ·庞公新区与襄阳市整体艺术构架研究第82-83页
   ·庞公新区城市空间艺术构架设计第83-88页
     ·大尺度山水结构研究第84-85页
     ·人文结构的继承与创新第85-86页
     ·功能构成与空间布局研究第86页
     ·开敞空间与绿化结构第86-88页
     ·庞公新区的交通结构第88页
   ·庞公新区的建筑尺度研究第88-89页
   ·关键地段的环境设计第89-91页
6 结论第91-95页
致谢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01-103页
附录第103-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击夯动力学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西安小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